中山大学政务学院肖滨教授:重庆模式短期占优势 广东模式更具生命力 肖滨教授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认为,“重庆模式”和“广东模式”均可视为中国模式下的典型范本,短期内,基于各种原因与气候,“重庆模式”可能在中国大陆占据某种优势,但长远来说,“广东模式”将更具有生命力。[详细] |
|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萧功秦:重新审视重庆模式 包括公租屋的建设对于中低层民众安居乐业,对于他们积极的建设性政治参与,对于养成平和理性的心态,对于开发民智,都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我想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重庆强人政治现在所做的事情客观上是一种新权威主义,是一种强政府型的新权威主义,这种新权威主义在目前阶段确实有它的积极成果。[详细] |
|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杨帆:用非意识形态方法研究中国模式与重庆模式 用非意识形态化的新理论研究中国和重庆模式,可能会得出非常有益的结论。我举一个经济学的例子:左派说重庆在搞社会主义,那么沿海搞的是资本主义,就是他们必然的结论,两极对立。我用西方经济学自己的逻辑去分析:比如自由贸易的基本根据:比较利益是存在的,就是说:不是资本追逐劳动,就是劳动追逐资本,总要在某处结合,能够符合比较优势的发挥。我们并不否定这个理论。[详细] |
|
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访问学者杨荣文:重庆与中国模式 没有这样的管理制度,重大的计划如建造三峡水坝是不可能被提出来并实行的。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进行过这么大规模、经过计划的人口迁移。超过100万人受影响,比受建造阿斯旺(Aswan)高坝影响的人多10倍。[详细] |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重庆经验值得推广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他已经将自己的研究重点,从国有企业改制转移到城乡二元化体制改革中来,并肯定重庆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探索。他还推荐日本朝日新闻社记者,到重庆采访了解中国城乡一体化推进进展情况。[详细] |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崔之元:重庆模式的借鉴意义 八大投成立以来,重庆市政府债务并没有增加。国企改革的重庆经验赋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性内涵,即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可以兼顾,并不矛盾。虽然重庆没有实施个人分红,但一大批公共基础设施没有完全依靠政府的投入得以修建,广大市民因此受益,事实上这也算是一种社会分红。[详细] |
|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地票交易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意义 地票制度从当期来看,能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拉动内需;从中期来看,能有效应对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流动性过剩,维持国民经济平衡;从长远来看,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最有效办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意义。[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