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金   微博   新闻   个人门户  search2

  2011年,重庆经济增速达到惊人的16.5%,不仅在中国名列第一,在全球范围内也独占鳌头。那么,为什么围绕重庆模式还存在着这么多的争论呢?事实上,争论的要点在于,重庆模式是否能创造可持续的、惠及民生的经济成长?不相信民间经济在创造和把握经济发展机会的能力,而相信政府之手无所不能,这样的模式符合市场经济潮流吗?
    [微话题:重庆模式要崩溃了吗?]

重庆数字

  • 23省份GDP超万亿
  • 吴英
  • 数据透视重庆民生金融

重庆2020年以前将建4000万平米公租房

  公租房建设作为民生改革的重头戏,重庆市政府提出用3年时间,向约200万中低收入者提供。[详细]

重庆国有企业首创第三财政年均贡献超千亿

  2003年至今的8年时间里,重庆国有资产总额由1700亿元增至目前的1.46万亿元,重庆国企在全国首创“第三财政”,年均贡献超1000亿,其中税金约200亿,上缴收益约200亿,上缴比例全国最高。[详细]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一年转户农民310万

  以解决农民工户口为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力争2020年全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详细]

重庆GDP进入万亿俱乐部 居民幸福指数全国第四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动力,重庆GDP迈入万亿,和活跃的消费密不可分。[详细]

重庆模式进行时

    2010年在重庆启动的公租房规划与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成为重庆吸引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手段,也极大提高重庆的产业竞争力……
  • 保障房

        很多中国人的苦恼在于找不到负担得起的房子,为此政府推出了规模世所罕见的保障房计划。对于重庆一些人来说,保障房就是一套免费的楼房。[详细]

  • 户籍改革

        到2011年12月底,重庆市新增城镇居民已突破320万人,户籍制度改革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已基本完善。[详细]

  • 第三财政

        第三财政是政府组建重庆城投公司、高发公司、高投公司、地产集团、建投公司、开投公司、水务控股和水投公司等八大投资公司,市场运作供给民生投资。[详细]

  • 产业转移

        重庆盘活、做大了传统产业存量,培育、做强了新兴产业增量。近年来,重庆开始了抢占云计算产业高地的征程,产业转移成果初步显现。[详细]

  • 国企改革

        仅仅用了八年时间,重庆的国有企业从此前的“苦菜花”到“迎春花”再到“牡丹花”,从而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详细]

  • 土地市场化

        现在农村劳动力的紧缺问题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在此情况下,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改变传统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方式,推行集约化大面积的耕作方式。[详细]

重庆模式的疑问

    不可否认,重庆模式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现代法治社会,“小政府、大社会”已经成为最基本的价值观。中国从传统的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重庆模式所倡导的政府主导经济,能适应时代潮流吗?

三问重庆模式

靠投资拉动的增长能持续吗?
    重庆前三季度虽然增速为全国第一,但是,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亦达到惊人的31%。高出全国平均水5.1个百分点。自2008年至2010年,重庆的高速发展也一直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其三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分别为28.0%、31.5%、30.4%。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超过生产总值增速的好几倍。2010年,重庆的总值为7894.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6934.80亿元,其固定资产投资率,竟然达到87.8%,仅一年的投资,超过从重庆直辖到2000年四年总投资的3倍。
    但是:正如经济学家许小年所说,中国再也拿不出四万亿出来了。同样,重庆的未来,也无法再进行持续的大规模投入,因为目前重庆部分区县的负债已达到极限,高投资难以为继。[详细]

住房双轨制能破解中国房地产困局吗?
    有学者认为,重庆模式的思路与本轮房地产调控加大保障房建设的战略方针相吻合,并提出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具体解决方案,比起北京、深圳、广州这些城市的保障房建设规划,执行目标更加明确,还提出了增加公租房土地的解决办法(农民退地落户)。
    其实,重庆模式是模仿新加坡和香港的保障房制度,但是,保障房的推出并未阻挡商品房价格的上涨。比如,香港的公屋政策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香港共有约71万套公屋住房,超过200万人租住其中,解决了将近三分之一人口的住房问题。
    但是,香港的公屋计划并没有影响到商品房的售价攀高。今年11月份的一项调查显示,亚洲几大国际城市中,香港的房价超越日本东京,折合每平方米13.4万元人民币,成为亚洲房价最贵的城市。一年来,香港房价上涨22%。[详细]
大政府模式能否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迄今为止,重庆模式的轮廓已经基本清晰。政府以生产组织者的身份出现,提供充足的土地(这就是土地换户籍的一个原因)和充足的劳动力(进城的农民),邀请外来资本设厂开工。这样政府手里有大量土地储备(等同于不断增值的金库),可以解决基础设施和改善民生(如社保和公租房);农民进城,起码在表面上可以缓解二元社会的不平等问题,解决剩余劳动力,并大大提高城市化程度;而加工贸易业者可以获得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获得市场竞争力。
     然而:正如有人所担忧的,这是一种高度主观从而可能导致风险度极高的产业跃进模式。无论是全民社保、公租房项目,还是户籍改革,要长期运作下去,均需要政府大笔的开支,而这基本上都要从土地批租和工商税收而来。。(从媒体报道看,重庆对于美国政府的大举债、大投入刺激经济方式很欣赏,在实践中也在试图走这条“大”路。)而一但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波动,政府缺少了足够的收入来源,“筑巢引凤”的设想进展不顺,一个环节破裂,就很难想象这种成本高昂的模式将如何维系。[详细]

重庆模式的范本意义

    观察人士认为,相对于依托香港崛起的深圳模式、交通便利的浦东模式,“重庆模式”更具广泛的可复制性。这种复制性的科学基础在于,作为内陆城市,重庆有着其它内陆省份同样的地域和民情,面临的社会矛盾也较为类似……
国企改革的渝富模式
    2005年底,世界银行在其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中称:“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如果成功,可能成为一个颇具价值的样板。重庆市国资委下属的渝富公司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的支持下,以人民币22亿元的折扣价购得了667家当地企业欠中国工商银行的107亿元债务。如果该公司能够成功地对这些企业实施财务方面的重组以及所有制转型,那么‘渝富模式’可能为中国东北很多破产国有企业的重组、关闭和转型提供借鉴。”[详细]
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并进
    现在流行的观点认为,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一个增加了,另一个必然减少。山西小煤窑国有化改制,争论很激烈,大家担心“国进民退”,“国进”就意味着“民退”,或者“民进”就必须“国退”。
    但重庆的国资增长并没有象人们所担心的那样与民争利,或者挤出民间投资,恰恰相反,重庆的民营企业实际上以比国有企业更快的速度增长。在西部十二省市中,重庆的国有和民营企业都是最发达的。
    重庆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得以携手并进的机理是什么?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多次与记者访谈时强调,关键是通过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从而有经营性收益上交,使政府有能力减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详细]
地票交易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理解重庆土地交易所的重要意义,要从我国两个基本国策开始。一是我国要加快城乡统筹,特别是加快中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二是从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必须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突破。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已累计交易地票175亿元。全部用于支持地票产生区域“三农”建设发展。这也符合当初地票设计初衷:盘活农村闲置、废弃建设用地,通过指标功能置换使用,加快近郊城市开发建设,并让远郊农村分享到开发收益,实现共建共享。[详细]
户籍改革对解决民生问题意义重大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着眼于制度层面积极稳妥,着力于政策的创新和突破,相继出台了36个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文件,对解决民生问题,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三个差距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详细]

学者争议重庆模式

    重庆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专家学者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加以解读,展开交锋。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肖滨教授:重庆模式短期占优势 广东模式更具生命力
    肖滨教授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认为,“重庆模式”和“广东模式”均可视为中国模式下的典型范本,短期内,基于各种原因与气候,“重庆模式”可能在中国大陆占据某种优势,但长远来说,“广东模式”将更具有生命力。[详细]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萧功秦:重新审视重庆模式
    包括公租屋的建设对于中低层民众安居乐业,对于他们积极的建设性政治参与,对于养成平和理性的心态,对于开发民智,都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我想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重庆强人政治现在所做的事情客观上是一种新权威主义,是一种强政府型的新权威主义,这种新权威主义在目前阶段确实有它的积极成果。[详细]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杨帆:用非意识形态方法研究中国模式与重庆模式
    用非意识形态化的新理论研究中国和重庆模式,可能会得出非常有益的结论。我举一个经济学的例子:左派说重庆在搞社会主义,那么沿海搞的是资本主义,就是他们必然的结论,两极对立。我用西方经济学自己的逻辑去分析:比如自由贸易的基本根据:比较利益是存在的,就是说:不是资本追逐劳动,就是劳动追逐资本,总要在某处结合,能够符合比较优势的发挥。我们并不否定这个理论。[详细]
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访问学者杨荣文:重庆与中国模式
    没有这样的管理制度,重大的计划如建造三峡水坝是不可能被提出来并实行的。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进行过这么大规模、经过计划的人口迁移。超过100万人受影响,比受建造阿斯旺(Aswan)高坝影响的人多10倍。[详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重庆经验值得推广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他已经将自己的研究重点,从国有企业改制转移到城乡二元化体制改革中来,并肯定重庆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探索。他还推荐日本朝日新闻社记者,到重庆采访了解中国城乡一体化推进进展情况。[详细]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崔之元:重庆模式的借鉴意义
    八大投成立以来,重庆市政府债务并没有增加。国企改革的重庆经验赋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性内涵,即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可以兼顾,并不矛盾。虽然重庆没有实施个人分红,但一大批公共基础设施没有完全依靠政府的投入得以修建,广大市民因此受益,事实上这也算是一种社会分红。[详细]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地票交易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意义
    地票制度从当期来看,能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拉动内需;从中期来看,能有效应对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流动性过剩,维持国民经济平衡;从长远来看,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最有效办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意义。[详细]

网友热议

宋鲁郑:重庆模式破解中国难题?
现在对重庆模式就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还需要时间来检验。[详细]
李开盛:尘埃未定说重庆
从施政方式看,重庆模式归根到底是一种人治模式。[详细]
一个重庆老百姓的看法
重庆不过为老百姓干了点实事,干了一些该干的事情而已。[详细]
专题策划制作 和讯评论
CopyRight © 和讯网 北京和讯在线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