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去年以来,香港楼市价格连连上涨,创1997年以来新高,2010年香港共有250个超过2000万港元以上的豪宅成交。分析人士指出,去年以来香港楼市飙升的主要推手是外部游资,其中不乏内地富豪的身影。
尽管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曾表示,香港的魅力就在于资金自由流动,若不是迫不得已,政府是不会控制楼价的。但眼下,香港政府已“非出手不可了”。
6月10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宣布,鉴于香港楼市持续升温,银行利率风险上升,特区政府已要求银行调高楼宇按揭的成数,并首次要求“收入来源非香港”的外地人买房,首付得比香港本地人多付一成。[详细][微博互动]
- 现实:自由市场精神抵不过热钱凶猛
香港曾号称“到了绝境才会限购”
要不要限制内地人涌港买楼以平抑楼价呢?在5月19日举行的香港立法会答问大会上,就有两名议员建议,港府应规定发售对象需为香港人。可是,香港特首曾荫权回应时却强调,楼市不能限制海外买家,否则会扭曲市场,也可能违反国际条约。他说,“真的到了绝境,才会考虑这个做法。”曾特首的回答,显然出乎寻常内地人的意料。令到香港楼市飙涨,内地人其实是很不好意思的,不过,涌港买楼的一个重要背景,恰恰是内地楼市近期实施严厉限购政策,怀揣现金却在内地无资格买楼,只能移师海外,而香港作为最受内地游客欢迎的目的地,其楼市自然首当其冲。[详细]
内地投资需求拉升香港房价
内地对香港豪宅的需求激增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由于来自中国内地的针对香港豪宅的需求激增,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家的高端房产业务部均在香港设立了办事处。办事处服务的对象是那些看中天价豪宅的内地同胞。有数据表明,在所有香港成交价为1200万港元或以上的房产交易中,中国内地的买家占了28%。
香港房价已重返历史最高水平 拜低利息和高人民币需求所赐,在内地强劲需求推动下,香港房价已重返历史最高水平,甚至突破了1997年高点。2009年,公寓均价涨30%,2010年又涨24%。[详细]
不仅仅是楼市:香港应对内地孕妇赴港产子热潮
赴港产子热潮引发“蝗虫论” 内地孕妇来港产子的争议持续发酵,最近社会更出现所谓“蝗虫论”,部分人批评内地新来港人士“霸占”香港资源。[详细]
内地人为何选择香港 之所以选择香港,出发点很多,有的是为了香港的医疗服务,虽然每个孕妇的收费加上中介费,要六万人民币甚至更高,但是对于一些内地孕妇来说,买个放心,有的当然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香港身份,未来可以享受香港的福利以及教育,但还有不少,则是希望能够利用这样的香港身份,逃避内地的一胎政策。[详细]
应对:香港拟停止接受内地孕妇 据统计,2010年约有8.8万名婴儿在香港出生,其中内地孕妇在港所生婴儿约4.1万名,占全港新生儿的47%。内地孕妇来港分娩数目增加,使香港产科和初生儿服务紧张。为缓解这一情况,香港各公立医院自4月8日起停止接受非香港孕妇预约至年底的分娩服务。[详细]
- 意见:是否该行政干预
吴敬琏:行政干预的功效不应夸大
政府权力的边界问题往往可归结为经济自由和市场秩序的关系问题。在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可以同时看到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我们缺乏经济自由,国家控制太多,民营经济只有极少的自由;另一方面,中国的市场秩序并不是很理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交易主体自由而平等,且不存在外部性,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通过交易达成的价格,就能够有效地把资源配置到应该到的地方去。但是,交换是需要秩序的,是需要透明的规则和公正执法来保障的。所以,经济和政治这两个方面的改革应该配合起来推进。
[详细]
夏斌:应以长效制度替代短期行政干预
政府在房地产调控方向上,短期内可以着眼房价,但长期调控策略应是一边以暂时的行政措施为主,一边必须抓紧规范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制度研究和政策储备。
针对临时调控的困境,可出台一些行政措施,但要真正解决好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结构性问题,应尽可能主要运用市场的、法律的手段,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来替代过去积累下来的行政措施。[详细]
香港学者:应限制内地人赴港买房
香港行政会议成员、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主席张炳良
政府打击炒楼政策不一定能起到遏制内地来港热钱引发的问题,而如果完全限制外地人来港将损害香港自由市场。因此,当楼价远超过一般居民的负担能力并可能失控时,政府可限制外地人购买一些价格档次的商品房。[详细]
香港地产商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
现时香港市民买楼很困难,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有很多内地人来香港置业,因此导致香港的房价攀升。因此地产商要兴建一些“特殊房屋”,只让香港人购买……香港银行收紧楼价过千万楼宇的按揭成数,本地人只借五成,外地人只借四成,希望能借此为楼市降温。这些措施若与内地的措施相比,其实仍十分温和。这项措施(指内地的限购措施)对中国房地产的打击可谓是根本性的,迟早会在楼宇的价格上反映出来。现在楼价的跌幅好像不太明显,原因是地产商还在死撑,不肯主动降价。但我认为内地楼价,尤其是在一手市场,已不可能长期再撑下去了,下半年的跌幅很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详细]
- 延伸:限购只是一种选择
马红漫:限购从来不是万能钥匙
限购政策直接控制住了房产需求扩张,在房价依然坚挺之时,坚持行政措施严管的确有其必要性,但限购并不是解开房产问题的万能钥匙,背后的资金流向与土地管理政策问题,同样应该引起关注。
与之类似,国内其他投机市场也因此出现了升温迹象。比如,以天津文交所为代表的国内一些艺术品市场遭到恶炒等。这表明,限购政策无法解决游资投机的根本问题。就此而言,即便将来限购政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仍然无法从根本上遏制投机资金四处蔓延的问题。更为严峻的是,限购政策作为一项行政措施,早晚必然要被调整、甚至是被取消。彼时,如果炒房资金趁机卷土重来,所带来的市场冲击就更加不容小觑了。[详细]
李稻葵:从经济学角度力挺限购政策
金融市场尽管最终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自我调节的过程可能太慢了,在调节的过程中,它所吸引的投资量可能是非常大的,而到最后,泡沫破灭下降的程度,又会是巨大的,而且是瀑布似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或者监管者有理由比较早地介入,通过某种方式来提醒甚至于限制投资者的行为。这么做的根本理由,可以防止在泡沫不断高涨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
[详细]
厉以宁:不要过分强调限购 可学新加坡限售经验
不要再过分强调限购,过分强调限购会带来一些问题。公民有购买房屋的权力,不能有地区的歧视,地区歧视作为短期政策可以,作为长期不行。应该把限购改为限售,学新加坡的经验,买房子可以,但是买了之后再卖就要受限制。如果买了一年之内就卖,就要出很重的税,按房价的比重,要出到16%的税,第二年降低为12%,把限售做好,限购根据情况来定,假如说一家有两套住房的,就不能再买了。假如说一套住房60平方米,一套住房40平方米,孩子也长大了,你能不让他买吗?所以把限售做好是更好的。[详细]
- 和讯调查
- 相关视频
- 和讯知道
特区政府已经向银行发出收紧楼宇按揭的指令,要求银行调高楼宇按揭的成数。此外,金管局也首次针对“收入来源非香港”的借贷人作出限制,要求比香港本地人多付一成首付。
香港金融管理局已要求银行采取多项新措施,调高楼宇按揭的成数。其中,将1000万-1200万港元楼宇的按揭成数调低至最高5成;700万-1000万港元的按揭成数调低至最高6成,贷款上限为不超过500万元;700万以下楼宇最多可借7成,贷款上限为420万元。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国八条”),各地要在2月中旬之前,出台住房限购实施细则。截至20日,北京、上海、青岛、贵阳、南宁、长春、成都、南京、济南、哈尔滨等部分城市已经出台相关政策。
在限购套数上,已公布细则的城市皆按照“国八条”落实。但非本地户籍家庭购房资格的取得,在本地居住和工作的年限要求上,各城市有所差别。成都没有限制外地居民购房的严格条件,仅要求有社保或是纳税记录即可。上海、广州、南宁、哈尔滨、长春、贵阳、青岛和南京等城市则只需提供本市一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详细] 如下图:
- 往期话题
- >>更多
- 版权声明
和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振芳
联系QQ:1308918700
邮箱:pinglun@staff.hexun.com
在流动性泛滥格局尚未真正缓解的前提下,国家应继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减少货币流动性,合理引导这些资金的去向才是治本之策,尤其要让数目庞大的以热钱形式存在的民间资本尽快拥有广阔的投资天地和空间。惟有民间资本有了出口,限购令才能做到标本兼治,达到预期效果。
- 微博热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