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证券时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多位专家学者,就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创新、产业布局等多方面展开讨论。
谈区域合作:警惕“诸侯经济”
粤港澳大湾区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
对于这一个庞大的城市群而言,城市之间如何协同合作将会是一大考验。
纲要提到,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社会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属于不同关税区域,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大湾区内部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协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强,部分地区和领域还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香港经济增长缺乏持续稳固支撑,澳门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发展资源有限,珠三角九市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
对此,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指出,“从竞争合作来看,湾区内城市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免恶性的竞争。”其强调,要避免的是恶性竞争,因为正常竞争是一个合理的行为。
在这一个大背景下,郭万达表示,城市之间的合作竞争应该尊重市场的规律,形成各个城市之间的优势,从而让合作发挥得更好;另外,政府要做好跨区域的公共产品的服务。
“港珠澳大桥就是政府跨区域合作提供公共产品的一个典型例子”,郭万达指出,除了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均需要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这样将有利于区域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丁力则表示,湾区城市之间的合作需要警惕“诸侯经济”现象。他指出,湾区城市不仅需要对外开放,还需要对内开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对内开放可能比对外开放还要更加迫切。
谈创新:节点城市应从模仿起步
创新同样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主题词。纲要提出,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在创新上面,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丁力指出,目前来讲大湾区创新的重点应该集中在香港与深圳,其中,香港拥有较好营商环境,创新资源丰富,教育资源发达,但香港的弱点是创新很难转化。深圳在创新资源上落后于香港,但是深圳解决了创新成果转化的问题。
“目前,香港和国内还存在一定的沟壑,跟国内市场的关联度不高。如果他跟香港能够合作起来,估计应该会有戏唱的”,丁力表示。
对于其他重要节点城市推动创新发展,丁力建议,“从模仿创新起步,先把小事做好”。其解释称,“模仿创新风险比较低,原始创新则是高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多城市营商环境并不完善,风险太高的创新是扛不住的。”
郭万达则表示,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要在教育机制、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下功夫。
谈产业布局:了解自身的资源禀赋
规划纲要指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与此同时,支持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黄文涛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发展潜力巨大;上下游供应链完备,产业生态系统完善;区位条件优越,地利优势明显,具备成为世界一流经济湾区的条件。大湾区不是一个单纯的空间、经济、产业概念,而是同时涵盖基础设施、体制机制、文化观念、生态环境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综合发展战略规划。高端制造、现代服务、新经济或将是粤港澳大湾区蕴含的产业机遇。
记者查阅资料显示,珠三角九市中已有不少公布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不少城市将重点布局信息技术、医药生物、新能源等产业。产业布局呈现重叠现象。
对此,郭万达认为,信息技术、医药生物、新能源等产业是目前全球发展的重点,湾区城市群重叠布局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并不奇怪。
不过郭万达也建议城市在布局产业是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城市的产业优势,二是城市的空间因素,三是资源的禀赋,四是城市之间的关联。
“产业之间它会有关联,城市与城市间有是有关联,你就不要光是盯着自己发展,你要看周边的城市,大家相互之间的发展也很重要,”郭万达表示。
丁力持相类似意见,他认为,“一个地方的产业,不是城市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他表示城市在布局产业的时候要务实,不能“想得很美好,做的很骨感。”
丁力建议城市在产业布局上首先要了解自身的长短处,如资源、产业基础、区位等,将这些东西了解透了之后,才“琢磨上级政府给当地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丁力最后表示,产业主要还是要靠城市的内生力量来发展。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