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2018年主要经济数据,在总体保持平稳态势的背后,一些重要数据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也给经济决策者提供了参考,顺势而为。
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传统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国家统计局称,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进一步巩固,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与之对应的是,去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虽然首次突破30万亿元,同比增长9.7%,但顺差为23303亿元,比上年收窄18.3%。
两相对比不难发现,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提升,净出口则日渐式微,且这种趋势似乎难以改变。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回应中美贸易摩擦时也提到,中美互利共赢的本质不会改变,合作需求潜力十分巨大,但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是内需主导。
的确,虽然妥善处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两国乃至世界经济都十分重要,中方也一直积极争取,但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打造内需驱动型经济。
而且,中国经济欲成为内需驱动型也是有基础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2018年末总人口接近14亿,为13.95亿人,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红利仍然存在。人口众多的同时,居民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稳步提升。统计显示,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快于人均GDP增速;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0%,电商平台天猫仅“双11”一天就成交2135亿元。
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分析研究2019年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提到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性水平”。而要提振内需,从目前中国的情势来看,需要从提高消费意愿和改善消费能力两个方面发力。
要让居民有更强烈的消费意愿,产品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中国产品质量水平近年总体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部分产品和服务档次偏低,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和跨国企业。统计显示,2017年国内“海淘”用户达6500万,并呈现上升趋势。此外,服务性消费也是未来发展方向,有机构预计,到2020年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比重将由目前的40%左右提高到50%左右,形成一个“新消费时代”。
至于改善消费能力,除了让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这个显性的因素外,降低居民负担、缓解民众后顾之忧也不容忽视。
去年10月开始,新个税法部分减税措施进入实施阶段,统计显示,实施首月全国个人所得税减税316亿元,有6000多万税改前的纳税人不再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11月份个人所得税则同比下降17.3%。有机构分析,随着新个税制度全面实施,今年消费增长率可以提升0.2%~0.3%。此外,还应将积极的财政政策倾斜于养老、医疗、教育等关乎民生问题的领域,以缓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值得一提的是,需要警惕高房价对消费的抑制作用。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房贷、房租支出占收入比重之高,使得他们在消费时多有顾虑。因此,必须坚持抑制房价上涨,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且通过多渠道供应让年轻人住有所居。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发展可能会面临国内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以及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此时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即通过提振内需形成拥有14亿人口的强大国内市场,使之成为中国经济源源不绝的内生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