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人物搜索
人物姓名任职单位
滕泰

作者简介:滕泰,经济学博士,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曾担任多家金融机构的研究所所长、投资总监、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等职务。2006年出版《新财富论》,2009年出版《财富的觉醒》,连同本书《民富论》,以及即将出版的《软财富》,共同构成“新财富四部曲”,形成“软财富”和“软价值”理论的完整思想体系。滕泰是我国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创立者和倡导者,他于2012年11月发表《新供给主义宣言》,创新性地从供给端重新定义了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并于2013年提出完整的新供给经济学理论体系,目前新供给经济学派在我国的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

作为知名的少壮派经济学家,还著有《流金岁月——大国崛起与资本市场的繁荣》、《投资银行》、《透视通胀》、《大周期》等多部专著,多次应邀出席国务院各部门及国务院总理召开的专家咨询会,并于2012年创办了民间智库——万博经济研究院,致力于新供给经济学和软财富战略研究。

最新文章

滕泰:高利率是压垮实业的货币政策根源
2013年11月06日

作为全球储蓄最多的国家,中国最近几年不仅实际利率不断攀升,而且甚至时时闹起了“钱荒”。什么机制造成“全球钱最多的国家钱最贵”?如此严重的金融扭曲不仅有国内外资金流动与货币政策对冲的恶性循环根源,而且有中央银行南辕北辙的货币政策根源——如今中央银行执行的早已不是中性货币政策,而是高利率政策。改变中国金融乱象,减少经济扭曲须从多举措降低实际利率着手。[详细]

滕泰:不再追求完全独立的货币政策
2013年10月18日

如同经历了十几次英镑危机以后,美元才逐步成为世界货币,任何货币的国际化都不会自发地实现。如果在美元和欧元危机交替出现的特定历史阶段,在人民币即将完成升值的最后历史阶段,如果中国不能抓住这个最佳历史时机战略性地推动人民币走出国门,人民币就会错失国际化的最佳历史时机。[详细]

滕泰:新供给主义积极人口政策
2013年09月11日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之下,结合软财富时代即将到来的现实,中国若要延续下一个百年的繁荣从而成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要任务就是升级过时的人口战略。因此,客观评估计划生育政策,尽快将单纯控制人口数量的人口政策转型为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的“人力资本战略”,迫在眉睫。[详细]

滕泰:A股正成为最后一块估值洼地
2013年05月24日

值得欣慰地是,还有一个巨大的 “池子”并未受到过剩货币流动性的青睐,它就是A股市场。当美国、日本、香港等股票市场指数在连创新高的背景下,A股仍然停留在历史低位,上证指数2013年动态市盈率仅为10倍左右,估值水平罕见地低于众多海外成熟市场的水平。环顾全球和中国所有大类资产市场,A股市场正在成为最后的一块“估值洼地”,是吸纳过剩流动性的最佳选择,也是化解中国流动性困局的迫切要求。[详细]

滕泰:化解产能过剩要靠新供给和新需求
2013年05月24日

中国经济增速正在继续放缓,以钢铁、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其不可再出台新的扩张性政策来吸收,也不可用政府之手代替市场,或给予补贴扶持,或通过行政手段加以限制,而应该尽快降低税收、降低其他相关社会成本,短期可以给上述企业提供成本利润缓冲,长期促进其转型,同时让市场把社会资源吸引到新的供给领域——至于这个领域是什么,政府最好不知道。[详细]

新供给主义宣言(下):中国高增长之路
2012年11月13日

在几百年的经济学史上,所有长期增长理论都是围绕供给层面展开,比如亚当-斯密的增长理论重点在于研究制度和社会分工的作用,熊彼特的增长理论重点在于制度和技术的创新,库兹涅兹的增长理论重点在于研究投入和产出的效率。[详细]

新供给主义宣言(中):长期看空中国不正确
2012年11月12日

乔布斯创造了风靡全球的苹果手机之前,这个世界对此类电子产品的需求原本是不存在的。如今每天离不开新浪微博或微信的中国人,他们在两年前对新浪微博或腾讯微信的需求也是不存在的。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分析框架,仅仅看到老的产品需求不足而看不到新供给能够创造新需求,不是很可悲吗?[详细]

新供给主义宣言(上):被误导的中国
2012年11月09日

每当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中国决策部门就会高举凯恩斯主义的大旗,拼命刺激“踩油门”;每当通胀有所抬头,决策部门就会举起货币主义的大旗,拼命紧缩“踩刹车”——频繁地踩油门和踩刹车的结果,中国经济越来越颠簸,经济周期也越来越短。[详细]

滕泰:存准率应尽快降至15%以下
2012年10月10日

存款准备金率仍然处于历史高位,具有较大的调整空间,我们认为从现在到2013年中期CPI重新攀升之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应尽快降低到15%以下,否则下一轮通胀一旦开始,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难道要从当前的20%向上起步?[详细]

滕泰:十八大或启动经济新周期
2012年9月20日

受到海外经济复苏乏力、工业去库存周期拉长、金融紧缩造成内需不振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GDP增速连续9个季度下降。部分学者认为阻碍国内经济好转的多为暂时性因素,复苏出现延迟但长期前景仍然值得看好,另一派则认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中枢已经出现下移,经济接下来将进入漫长的整固期,走出形如“L”的增长曲线。中国经济究竟将向何处去?[详细]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