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金   股吧   新闻   个人门户  search2

    24月8日公布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情况,某种程度上让我们管窥到了人口政策危险的一面。总人口13.39亿虽不出意料,但是60岁及以上人口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却引发了人们对老龄化的担忧。一方面是人均GDP刚过4000美元,步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另一方面是中国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如果这一局面得不到有效解决,或许未来中国会成为世界上首个“未富先老”的国家。

    按照国际上划分人口类型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评论][微博互动]

中国正在“变老”

 “银发潮”来袭
    0-14岁人口占16.60%;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老人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少儿所占比例越来越低。在人口学上,有一种人口金字塔图,以图形来呈现人口年龄和性别的分布情形,以年龄为纵轴,以人口数为横轴,按左侧为男、右侧为女绘制图形,其形状如金字塔。金字塔底部代表低年龄组人口,金字塔上部代表高年龄组人口。中国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同时发展,表现在人口金字塔图上,就是“头重脚轻”:金字塔的顶部越来越大,而底部越来越小,呈现出“倒金字塔”形。

 国未富,民先老
    由于社会公共政策的缺失,大量外来劳动者在为当地经济作出贡献的同时,却不能同时享受当地的社会福利。这种特有的人口红利使中国经济坐上了快速发展的列车,资方也在GDP不断推高的过程中得到了他们的超额利益,与之相对的则是劳动者的应得利益不同程度地缩水。如今,这种模式造成的问题却逐渐显现,“未富先老”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详细]

“人口红利”将消失

 2015年人口红利窗口将关闭
    2004年以来的民工荒并非一时之事,而是大拐点即将到来的标志,是趋势性的改变。这次人口调查数据确认,中国少儿抚养比的下降速度大大快于此前的预测,中国劳动人口存量将于2015年前后开始下降,即确认人口红利的消失。探寻日本、韩国规律,高劳动人口占比、低抚养比的人口结构优势都在刘易斯拐点出现后继续支撑经济发展,这一过程大约是30年。但是中国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这一期限可能只有10年,即2004年开始进入刘易斯拐点时期,2015年人口红利窗口就要关闭。[详细]

 劳动力短缺将成为普遍现象
    据测算,按联合国标准,我国14岁至64岁劳动力人口将在2012年前后达到峰值;而按就业最佳年龄,即34岁以下劳动人口在2003年前后达到峰值,目前正在回落。这预示着明年劳动人口见顶后,新增劳动力将开始下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预计在2015年前后,新增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将基本持平,随后,劳动力短缺将成为普遍现象。 [详细]

人口政策何去何从

 赵晓:计划生育可以休矣
    1980年,我国正式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之所以实施严格,有其特殊历史背景:一是之前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全国人民在吃穿住行、教育、卫生、就业等方面都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使整个国家很难短时间内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二是当时30岁以下的人口占到总数的65%,之后每年又将有大量的人口进入婚育期。
    中国当前的人口结构是橄榄形,也就是说青壮年比例最高,而青壮年时期正是一生中赚钱最多、储蓄也最多的时候。如果不改变政策,中国人口结构势必会加速从“橄榄型”变成“倒金字塔型”,那时居民储蓄率一定会有明显下降,投资率随之下降,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一落千丈。[详细]

 叶檀:中国不应该放松计划生育

    一些人认为,当中国人口红利下降,中国经济将遭遇劫难。人口从来不是经济的惟一指标,中国鼓励生育、人口增长最快速的年份,恰恰是最贫困的年代。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单靠人口增长就能够提升经济增长,原因是有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的群体截然不同。
    个人有选择权,生育与不生育,都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中国目前之所以计划生育,是为曾经的滥生支付迟到的罚单,是对未来地球与国家负责的态度,恢复均衡之后再谈放开生育不迟。[详细]

 人口流动问题比计划生育问题更重要

    目前我们的人口突出矛盾已经不是生几胎带来的了,而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人口大量流动所带来的。就像广东省能在十年间取代河南成为人口第一大省也不是靠生出来的一样,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新的增加人口主要还是由移民带来的。
    目前解决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带来的人口流动问题远要比计划生育更重要。而一些人口、社会专家毕竟不是政治学家,他们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开放二胎的提议,只看到了局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面,没有考虑到全国范围不平均的问题。因此,如果在大城市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必然会带来当地新生人口与流动人口抢夺社会资源的情况,引发巨大的社会矛盾。 [详细]

转方式是根本出路

 经济转型再造二次“人口红利”
    中国第一次“人口红利”的消失并不可怕,反而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倒逼机制。为此,在总体布局上,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避免陷入低收入低教育投入低可行能力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二次人口红利”再造,将会通过加速人力资本形成、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溢出作用,推动中国发展方式由粗放型的斯密增长向熊彼特式的内涵增长、发展阶段由“生存型阶段”跨入“发展型阶段”的转变。 [详细]

 公共服务跟上人口变化

    一步到位地解决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也许不太现实,那么至少应该有个逐步推进的时间表,让流动人口看到希望。首先要让城市放弃行政干预和保护性措施,用户口来限制劳动力的就业,实现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就业公平;其次,在医疗、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上,逐步填平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人为鸿沟;最后,把财政投入从以户籍人口为依据过渡到以常住人口为基础,从而使公共服务也照顾到流动人口。[详细]

和讯调查
1.您认为我国人口未来的趋势将是
出现负增长
保持稳定
继续增长
2.您认为我国是否已面临刘易斯拐点
说不清楚
不是
  
 相关视频

 和讯知道
人口红利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因此,在我们享受“人口红利”丰厚回报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今后可能会面对的人口“负债”。

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

计划生育

    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言,计划生育就是在全国或整个地区范围内,对人口发展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对一个家庭或一对育龄夫妇而言,则是有计划的安排生育子女,以适应家庭与社会的要求。
    在人口发展速度超过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时,应采取节制生育的政策、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以降低人口出生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针对我国的国情,计划生育不仅是对人口数量上的控制,而且是为提高人口素质把关。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实体的各种素质,如思想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等等,是计划生育的更高层次上的要求。为了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应采取如下措施:控制人口数量;积极提倡优生;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扩大集体福利,保障妇幼健康,同时对青年加强优生、卫生、婚姻生育观和性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版权声明

  和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振芳
  联系QQ:1308918700
  邮箱:pinglun@staff.hexun.com

    当人们对人口再生产制定任何政策的时候,必须高度审慎。即便必须采取政策,也应当非常温和,为未来的调整留下充分余地。这是对国家、对文明之未来负责的态度。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人们似乎仍不能以这种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对目前计划生育政策将会产生的长远的严重后果进行反思、讨论。

微博热议
CopyRight @ 和讯网 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