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每日观察|马上访谈|核心访谈|热点专题|时政评论|经济观察|谈股论金|社会走笔|文史漫谈|精品热贴
接管两房,救市
           接管“两房”:反思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平衡
    美国财政部9月7日宣布将两大住房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暂时纳入政府监护管理,“两美”执行长遭撤换。这项计划被视为是美国史上最大的政府介入金融市场行动。与其说,这是一种干预市场的行为,倒不如说它是对市场经济活动的纠错。而对于兼具政策职责与市场化模式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实现政府与市场边界之间的平衡,是我们长期面临的难题。[详细] [评论]
是否该救市
微软
□ 陆志明:史上最大救市案背后的隐忧

    首先,两房国有化是对原有私有股东利益的巨大稀释,而国有化之后是否能真正获得巨额融资来填补财务黑洞仍不得而知。这些不稳定性将产生何种负面效应尚难以言明。
  其次,接管两房最大的问题避免两大住房抵押机构对政府援助产生依赖,在国有化终结时期无法重归市场经济的怀抱,从而引发严重的“道德风险”。[详细]

□ 次贷危机会更糟
  首先,政府注资接管“两房”虽将有力推动美国房地产信贷的流动性改善,但并不足以实质改善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其次这只会引领次贷危机向更坏的趋势发展。[详细]

□ “两房”困境恐难一“接”了之
  房利美和房地美完全是以其重要性“绑架”了美国政府,迫使政府最终拿纳税人的钱为两家公司不负责任的市场行为买单,这是一种违背市场经济的行为。[详细]

□ 接管“两房”是无奈的理性选择
  两房的住房抵押贷款规模接近整个市场规模的一半。所以,让它死亡,就等于导致美国金融体系的混乱,而美国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营与否,直接关系到美国经济的发展态势,甚至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健康走势。[详细]

□ 经济危机的阴影逼迫美国必须承担责任
  美国政府被迫更深地介入到贷款市场的根本原因还在本国经济。经过一番挣扎,私人市场仍然不愿以美国消费者能承受的价格为住房抵押贷款提供资金。没有政府支持,房价会继续下滑,整个国家的经济将更快地滑向危机边缘。[详细]

如何救市
微软 番茄花园
□ 毕舸:别误读“史上最大救市”
    首先,美国“最大救市计划”及时准确地向公众表达了监管者态度,要用政府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矫正市场失灵。
    其次,其本意是通过强化房利美和房地美的监管,全面修复普通民众在房贷、车贷与其他信用的能力,绝非国内某些房产商所言的“政府托市重返暴利时代”。 [详细]

□ 美国政府接管两房的启示
  启示一:救市要趁早。
  启示二:该出钱时就出钱。 [详细]

□ 接管“两房”并不是简单“救市”
  美国的政府救市有两个特殊条件:首先,美国财政部并不是简单“救市”,美国财政部是购买了“两房”的股票,并引入新的管理层。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对“两房”进行救治,而不单纯给钱了事。
  其次,美国的“救市”在本质上不同于中国的救市。方案执行之前必须经过国会讨论,而且也广泛吸收各界的意见。反观中国的情形,“救市”方案往往是拍脑袋的结果,并且也不公开透明,难以令人信服。 [详细]

中国
救市
□ “两房”政府接管 我国救市时机成熟?
  在中国股市弱不禁风的当口,美国政府的这一“史上最大的救市计划”,很可能会让敏感的A股投资者们再一次掀起一场中国政府何时救市的大讨论。专家认为,目前我国救市条件已经成熟,政府可能通过建立股市稳定基金,或者可能动用财政盈余,通过购买股权、向市场大量注资的办法,将股指托起来。[详细]

□ 对救市概念应有更全面理解
  救市即非市场化的偏见蒙蔽了一些人的眼睛,使他们不顾一切地一概反对救市。对于处在“新兴+转轨”期间的中国股市来说,讨论市场化还是非市场化,不能忘记一个重要前提:中国股市不仅至今还没有脱离政策市。
  市场化并不是不救市,只是不主张用简单的行政救市代替市场的自救。为了使救市离市场的意志更近,我们应当尽一切的可能调动和运用包括更多金融创新在内的有利于市场自救的手段,积极推进市场根本制度尤其是利益分配机制的改革,切实解决大小非减持等关键性问题。这才是真正市场意义上的救市。 [详细]

□ 反对政府干预者根本不懂得A股市场的本质
  A股市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必须要靠政府的帮助,才能成熟。这样一个市场中的投资者,怎么能够凭借自身的力量形成预期和理性呢?
  当然,断奶是迟早的事情,孩子总归要长大。正确的做法是,政府要把牛市当中掠夺的不当得利吐出来,还利于民,然后再通过规范制度来实现断奶。只有好的规则,才有好的预期。 [详细]

● 美国救市A计划的背后
    在美国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中,房利美和房地美具有及特殊的地位,对其进一步推进效率与透明度改革成为近年来的迫切需求。
    7月11日,美国政府3000亿美元的联邦担保计划,该计划如果顺利实施,可以预计“两房”的市场化改革将严重弱化,长远来看也有可能继续掩盖了美国房地产金融中的深层次矛盾,而在下一轮房地产下滑周期中可能会有更深远的负面影响。 [详细]
热点专题 网友热评 

热点专题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有人回复我的评论,请用和讯通通知我
注册 全部评论
 
 

 
08-08-29 责编:易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