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 受访企业供图
十四五规划建议
畅通国内大循环。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关系协调。
今年以来,疫情冲击全球经济,我国受益于疫情防控得当,国内消费复苏加速。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年,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任务中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认为,中国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消费服务驱动、内循环为主体的时代。社区团购市场潜力巨大,“到家经济”在后疫情时代将持续凸显,成为社区消费方式的主流。
国内市场已经具备内循环基础
新京报:疫情对国内消费市场产生哪些影响?恢复情况如何?
张近东:疫情对2020年国内消费市场确实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一季度,线下消费明显萎缩,市场活力严重不足;但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国内消费市场很快回归到了稳增长的轨道。
目前,消费市场基本回归正常状态,在线上消费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线下消费也在恢复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我国消费增长的动力和韧性非常强劲,也说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阶段性的,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
新京报:后疫情时代,对零售平台有哪些启示?
张近东:这次疫情倒逼中国企业整体加速数字化转型,也加深了大众对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认知和体验,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的整体转型与升级。
以本次疫情为改革契机,后疫情时代,企业要结合企业自身及相关产业特点,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数字化转型:一是提升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借助数字化管理手段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改善经营管理模式。二是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从单一的线下场景向线下线上双互动模式转变。三是加强与产业集群内上下游的网络化协作,实现技术、产能、资源共享。
新京报:经济内循环被多次提及。我国目前经济内循环的水平如何?
张近东:中国经济能够快速从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中走出离不开当前已经具备的内循环基础,包括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完善的产业格局。近年来,我国新消费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线上线下融合不断加快,消费方式正经历新变革,经济运行效率得到不断提升,经济潜力正在逐步释放,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京报:五中全会提到十四五期间要全面促进消费,目前国内消费市场还有哪些领域没有被挖掘?
张近东:以县镇市场为主体的下沉市场的消费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三四线城市以及县镇市场的居民消费能力将会持续提升。因此,下沉市场在目前依旧是蓝海市场,企业需要依靠自身优势,实现渠道下沉,满足消费者多层次消费升级需求,进一步释放下沉市场的内需潜力。
新京报:如何助推下沉市场高质量发展?
张近东:在城乡发展逐渐均衡的大前提下,拥有10亿人口之巨的下沉市场,有十足的开拓潜力,必将成为双循环之内循环的强劲引擎。零售企业通过下沉市场进行有效获客和渗透的同时,要持续深耕本地生活,不断释放下沉市场消费潜力,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品质化的需求,促进消费升级。
到家经济成为社区消费方式的主流
新京报:五中全会对消费市场有不少表述,明年国内消费市场哪些领域会快速发展?
张近东:首先,以服务消费为核心的品质消费将会快速发展。苏宁为首的零售企业需要打好长期价值战,把全域价值落在为用户提供价格更低、品质更优的产品和服务上面。
其次,“到家经济”在后疫情时代将持续凸显,成为社区消费方式的主流。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改变将倒逼企业供应链能力以及到家服务能力持续升级。
新京报:面对国内市场,参与的企业如何做好服务?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张近东:零售的竞争,无论形式怎么变,最终一定是商品供应链和服务能力的竞争,否则一切发展都是空中楼阁。
企业不仅要服务好消费者,也需要服务好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要秉持“利他之心”,给供应商提供更高的经营效率,给合作伙伴开放更丰厚的政策与资源,构筑开放协同的共赢平台。
零售企业需要加强物流、金融、数字等层面的智慧零售基础建设,尽快实现企业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消费者服务方面,苏宁保障用户“正品购”和极速退。在产品品质保障方面,苏宁还成立“苏宁拼购品质联盟”,这都是消费者权益的一些保障措施。
核心观点
●这次疫情倒逼中国企业整体加速数字化转型,也加深了大众对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认知和体验,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的整体转型与升级。
●拥有10亿人口之巨的下沉市场,有十足的开拓潜力,有较大的结构性优化空间,必将成为双循环之内循环的强劲引擎。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