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家长批改作业难在哪儿了?

2020-11-21 01:05:46 中国经营报 

文/熊丙奇

据媒体报道,11月10日,辽宁省教育厅发布要求:严禁强制或暗示学生订阅教辅材料等行为;严禁教师在微信群、QQ群等布置家庭作业;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对于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的教师,一律取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学校校长取消评先评优资格。截至目前,已有10多个省出台了类似规定。

事实上,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然而从现实看,各地、各校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一规定。

在这一意见发布后,有的地方教育部门进一步下发文件,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有的地方不为所动。而不论地方教育部门是否进一步发文明确,国家层面的规定是各地各校都必须执行的,而且,这一规定特别明了,并没有歧义。

在现实中,很多家长亦对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持否定态度。不少家长抱怨,自己平时工作繁忙,还要应付家长群中老师给家长布置的各种任务,压力太大。江西南昌的明女士向媒体爆料称,自己家小朋友的数学作业,老师要求让家长批改,不批改还需要向老师提供一份手写版本的情况说明。这表明,虽然国家去年就有相关规定,但有些地方并没有执行。

很显然,只要教师给家长布置检查批改作业的任务,就是违规的。这应该追究教师的责任,责令教师纠正。然而,不论是家长怒退“家长群”,还是家长没完成检查批改作业的任务要写说明,都暴露出教师和家长责任错位的问题,教师的行为是违规的,可家长面对违规行为却很无奈,似乎是自己犯了错一样。

要矫正这种错位关系,地方教育部门、学校不能缺位,要摈弃片面追求学生成绩、升学率的教育政绩观,清晰界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权责,不能让家庭教育围绕着知识教育转,把家长异化为学校的校外作业批改员、辅导员。

家庭教育的核心应该是给孩子进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然而,当前的家庭教育,却被学校、教师卷入到知识教育中。学校和教师称,这是家校共育,共同关注孩子成长,但实际是家校“共教”,就关注孩子的学业、分数。这种做法,其实是对学生成长不利的。

首先,并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少学生回家时连作业也不记,而是回家问家长,久而久之,影响孩子的独立性、责任心培养。其次,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环节,教师布置了作业而不批改,怎么掌握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实施因材施教?再次,抛开不少家长本身有繁重的工作不说,家长的文化程度也不同,也缺乏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很难用科学的方法,结果制造亲子矛盾,也加剧家长的焦虑。

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避免学生被知识教育包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就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司其职。这也是国家层面出台意见,明确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的原因。但为何还依旧存在这种情况呢?

笔者认为原因有二。其一,治理这一问题的主要责任在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然而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对于教师给家长布置检查批改作业,教育部门和学校其实是支持的,因此,对国家层面的要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视而不见。因此,必须强化教育督导,对不履行职责的地方教育部门要严肃追责。

其二,没有建立能发挥作用的家长委员会,并明确家长委员会的职责。我国教育部要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都要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办学、管理与评价。从现实看,有的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只是摆设,并没有发挥作用,另外,对于家长如何参与学校办学,也没有搞清楚。

学校办学分教学事务与非教学事务,教学事务应该由教师委员会负责,这才能保障教育教学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也促进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而非教学事务则应该由家长更多参与,如是否购买校服,保障食堂卫生安全,要由家长委员会参与决策、监督。

但当前,很多学校要求家长参与教学事务,反而非教学事务参与不够,这也是错位的。而没有有效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也导致家长相对于教师、学校处于弱势,教师安排做什么就得配合,家长担心不配合,教师会对自己的孩子另眼相看。

因此,家长群变为作业群,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职责混淆,家校关系错位所致。要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归其位,给学生完整的教育,应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同时推进学校治理改革。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这为矫正家校关系的错位,指出了具体的路径。

作者为教育学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