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挺 疫情加速逆全球化不必过于悲观

2020-08-13 01:11:12 新京报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受访者供图

8月6日-12日,由新京报贝壳财经主办的“中国经济新格局:乘风破浪”夏季峰会在线举行。在此次峰会上,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发表题为“下半年中国及全球经济趋势”的主旨演讲。

在他看来,最糟糕的时候或许已经过去,但当前形势不容乐观。中国率先走出疫情,凭借补库存和赶订单推动短期经济V型复苏,但下半年面临的风险不仅包括疫情反复,还有随着疫情持续时间的延长,我国自身报复性需求明显回落,此前补库存的动能将逐步下降。

发达国家受服务业拖累遭受冲击大

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陷入停摆。陆挺认为,最糟糕的时候或许已经过去,但目前形势仍不容乐观。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其中一个特征为,我国以巨大牺牲换来对疫情的有效控制,也成为全球最早走出疫情、最早恢复生产(尤其是工业生产)的国家,补库存和赶订单推动短期经济V型复苏。对于全球经济复苏,陆挺表示,最糟糕的时候是今年四月份,五六月份则明显好转,一些发达国家受疫情影响较大,是因为越发达的国家服务业比重越高,而疫情对服务业的打击远远超过工业。

他表示:“整体而言,虽然我国经济情况正在好转,但也不要盲目乐观,今年上半年我国名义GDP同比收缩了0.9%, 社零总额、出口、固定投资、公共财政支出四个指标累计同比增长仍是负值,这说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整体打击非常大。”

陆挺表示,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一方面有望看到包括我国在内的国家经济持续复苏,另一方面有可能复苏速度不尽如人意,且伴随着诸多风险。整体来说,这段时间不能过于乐观,但也不必过于悲观,应该留一份谨慎的心态,观察下半年。

逆全球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目前,疫情将给全球经济结构及趋势带来明显及长远的影响已经成为共识。陆挺称,疫情带来的长远影响其中之一为全球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会带来正面与负面的影响。正面来看,除非未来疫情依然反复,否则不大可能出现1930年的大萧条。不过,负面效应同时显现,全球央行的量化宽松会造成全球利率过低,信贷更易获取,但市场可能无法合理地定价风险。

此外,疫情也可能导致逆全球化加速,但不可能是一个快速的逆全球化,全球整体权力结构和经济结构还将保持一段时间。

对于我国而言,逆全球化又意味着什么?陆挺称,一方面我们不要过于悲观,因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优良的基础设施,较好的营商环境和庞大的国内市场,所以外资在短期内撤出并不容易。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过度乐观,短期内因为疫情,我国出口相对于其他国家表现优异,而绝大部分跨国企业生存艰难,不可能在此特殊时期转移产业链,但我们不能据此就判断没有脱钩,没有逆全球化,不能以当前的企业行为来推导疫情之后的企业行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