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板凳

2020-08-11 03:11:13 证券时报 

【缘木求鱼】

能静下心来、愿意坐冷板凳,无论对个体、集体的成功,还是对民族、国家的发展和进步,都具有历史性的决定意义。

木木

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高考成绩676分。由于“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受到樊锦诗先生的影响”,所以她报考了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针对她的志趣和选择,网络上议论得很热闹,既有惋惜和不解,也有鼓励与欢迎,当然,最重磅的回应,应该是樊锦诗先生的,她鼓励小姑娘,要“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好一个“静下心来好好念书”!这既是对钟芳蓉的鼓励和要求,也是对一切有志于学的年轻人的殷殷期待,更是一种重要人生体会的公开宣示,还是一种对学风传承的深切期望。

不久前,任正非去复旦大学访问,在座谈的时候,他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很高兴能看到愿意坐冷板凳的人”。为什么看到愿意坐冷板凳的人会很高兴?这句话背后隐含的意思以及其中蕴含的逻辑,倒也不难理解:一个愿意坐冷板凳的人,必是能静下心来的人,心静才能专攻、才可持久,无论是学习、积累,还是做研究,这是能够有所成、有所突破的最重要的基础。一个求贤若渴的企业家,看到这样的学者、体味到这样的学风,怎么会不高兴?

任正非是企业家,樊锦诗是学者。两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历史时刻,面对不同的对象,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声,带了殷切的期望,也是源于责任感的薪火传承,这大约就有机会成为后人口中的“历史的礼物”。因为,能静下心来、愿意坐冷板凳,无论对个体、集体的成功,还是对民族、国家的发展和进步,都具有历史性的决定意义。

即将入学的大学生要能静下心来好好念书,大学里的老师、教授要坐得住冷板凳心无旁骛地教学、搞研究,这个来自两位年长者的呼声,也等于给中国的大学提出了很具体、很现实的要求,即大学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自己要先静下心来,自己要先坐得住冷板凳,才有可能为莘莘学子创造一个静下心来读书的环境,才有可能为愿意坐冷板凳的专家、学者维护好研究学问的良好氛围。就现实而言,中国的大学于此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要达成目标、完成任务,还有许多困难要全力克服。

在目前这个比较特殊的历史时刻,面对异常复杂的外部环境,做好自己的事,是应对一切危机和挑战的基础。而要做好自己的事,于大学而言,除了要勇敢直面、要有历史责任感和担当外,最重要的气质,恐怕就是静下心来、坐住冷板凳,踏踏实实地在一切学问的基础研究上持续地深入下去。没有这个决心,许多领域的根本性突破,恐怕就无法实现。

其实,中国向来不缺能静下心来、甘愿坐冷板凳的人,历史上如此,现实中也一样;历史或现实中,每一个节点的突破,都是一段或长或短静心坐冷板凳之后的爆发。正确的学风,是一切学问、研究有所突破的基础,厚积才能薄发,这约束着许多事业的发展进程和方向。当然,世上也不乏取巧之人、取巧之术,或许能实现瞬时爆闪,但于长久的事业而言,这样的态度和做法,肯定有害无益。

现在很大的问题是,有相当一些人缘于人生苦短的认知或者其他的一些什么认知,所以总本能地心心念念于急功近利之道,影响到学风,就会产生波及面很广的消极影响。这个问题恐怕需要认真对待,力争尽快有一个根本性的解决。

古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种下去,除了仔细维护之外,最重要的原则是,别总动不动就去摇一摇、扰动一下,要允许它安安静静地扎根、成长;培养人、做学问的道理,也一样。就此而言,中国的大学要想取得实质性的跨越,要不负期望,为人类知识殿堂的建设添砖加瓦,助力企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持续进步,恐怕还是要从改变大学、改变大学校长入手才行,只有大学校园静下来,校长们静下心来、甘愿坐冷板凳了,许多事情才真的好办。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