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偶发性疫情防控应兼顾经济复苏

2020-06-15 07:59:18 第一财经日报 

  自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讨论焦点,即便在疫情被基本扑灭的近几个月,也会因间歇性的小规模疫情引发关注。

  最近北京突现本土数十人确诊,让原本对疫情逐渐放松警惕的国人又开始紧张起来。根据当地疾控部门数据,从6月11日到13日北京共确诊43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13日一日即达36例。

  首都此前已有56天没有本地确诊病例,所以此次小规模疫情暴发后,当地立即采取了包括关闭与疫情传播高度相关的新发地批发市场、对新发地市场内人员和周边居民以及就诊发热人员全部进行核酸检测、提升相关地区风险等级等防控措施。

  经专家初步认定,北京此次疫情可能与批发市场的进口冰鲜有关,且病毒基因测序发现来自欧洲方向。虽然具体传染源和渠道尚未彻底查清,不过从现实角度看,在境外疫情没有被遏制、疫苗未上市之际,中国想彻底与病毒隔绝成为一片“净土”不大可能。4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就指出,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其实,在武汉“解封”后就陆续出现过黑龙江绥芬河、哈尔滨和吉林舒兰出现境外输入引发本土反弹,所幸在严格防控下均被扑灭,上述地区如今已降为低风险。

  当一地出现本土病例反弹,当地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加强防控,这无可厚非,但同时也会涉及到防疫与经济之间的平衡问题。特别是对于北京这样的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和人员集散中心,如何于此次防疫过程中展现遏制疫情与经济发展兼顾,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颇具示范意义。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中国不再需要也难以再经受以过度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的严防死守。一方面,我们已经具备充分的防疫抗疫成功经验,不同于武汉暴发初期,如今对疫情防控可以说是“有备而来”,尤其在北京这样医疗等资源十分丰富的大城市。所以不必恐慌,有信心且有能力会尽快扑灭此次小规模疫情。

  另一方面,过去数月的疫情对中国经济已经造成巨大冲击,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需求大幅减少导致生产不足、就业减少、收入下滑和居民消费被抑制,让解决好就业问题成为今年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在全国复工复产的当下,过度防控势必给经济运行带来阻塞,由此带来次生灾害可能超过疫情本身。

  因此,针对目前各地偶发性的小规模疫情,防控务必要科学,充分考虑相关措施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力求降至最低。正如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医生所言:“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会持续处于‘接近零(本土)病例’的状态,而并非‘无病例’,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此采取过度防疫,终止经济和民生的复苏。”

  当然,不过度防控不代表不重视。目前各地仍需执行与相关风险等级匹配的必要防控举措,如人员密集的公众场所要求佩戴口罩。就北京新发地这类散发但有一定聚集性特征的疫情而言,务必高度重视,应充分且严谨地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其传播范围,迅速阻截传播渠道,并治愈相关患者。同时,个人也应该自觉在不影响工作生活的同时做好防护,不可过于松懈。

  总体而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趋势不可逆转,各地在出现本土病例反弹时,除了加强防疫外,还应该考虑相关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尽可能做到两者兼顾。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