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魏杰:后疫情时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判

2020-05-15 14:23:41 和讯网 

魏杰:后疫情时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判

  魏杰:各位新老朋友,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来讨论问题,按照安排,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后疫情的中国宏观经济。我想围绕这个主题,我们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这一次的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二是我们怎么办?所以,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和大家讨论。

  01

  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

  (一)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衰退

  这种衰退是短时期的,还是中长期的,是大家最近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经济衰退是个专有名词,GDP是负增长的时候就会界定为经济衰退。按照这个指标,我们第一季度是-6.8%,也就是去年第一季度,我们GDP的总量差不多是24万亿左右,今年不到21万亿,20万亿多一点,差不多就是比去年很明显进入负增长。但这个负增长不是因为经济本身所引起的,是因为新冠疫情逼停了经济。按照去年我们的生产能力,经济停摆一天损失GDP的总量是2750多亿,如果停摆一个月就是8万多亿。我们1月23日武汉封城之后,尤其是2月份,大量的经济被逼停,这样导致我们第一季度出现了负增长,应该说第一季度是衰退了。但这种衰退是因为新基建疫情逼停了中国经济。所以,只要我们复产复工复业,那么情况就会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第一季度,虽然新冠疫情逼停了中国经济,但是没有改变我们经济的基本面,就是中国经济基本面仍然是向好的。

  第一,我们所谓产业链、供应链,虽然受到影响,但没有受到重大的影响。

  第二,我们的市场需求仍然存在。

  第三,工业化、城市化的趋势没有停止,尤其今年进入都市圈的阶段。

  第四,我们现在的改革还没有结束,改变仍然有巨大的空间,改革红利还在。

  第五,人力资源和人口红利还存在。所以,中国的基本经济面没有受到重大的冲击,所以,我估计第二季度,随着我们复工复产复业的不断推进,大致上,我估计可能会走向正增长。当然,如果不是正增长,我估计也差不多。但第三、第四季度一定将走向正增长,我估计我们政策如果得当的话,第三、第四季度的增长可能在3%-4%左右,所以,今年我估计全年应该在2%-3%。所以,这样我们分析下来,这次新冠疫情确实使我们在第一季度出现了经济衰退,但在第二季度,随着复工复产复业的恢复,应该逐渐走向正增长,那么第三、第四季度应该会走向正增长。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判断,这次的新冠疫情不会导致中国经济的长期衰退,短时间,第一季度或者第二季度的一定衰退,很快将在第三、第四季度走向正的增长。那么2021年,我认为基本上恢复常态,就是一个影响会不会出现经济衰退,是短期衰退还是长期衰退?

  (二)这次新冠疫情会不会引发金融危机

  这是最近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新冠疫情会不会引发金融危机,实际要具体分析。在中国引发金融危机可能有五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银行。银行体系是否安全,如果银行体系出现大规模的呆坏账,那么就有可能引爆金融危机,但现在是否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体系基本是安全的。到3月底,我们M2差不多209万亿,贷款余额是165万亿左右,呆坏账率是2.04%,那就是比去年的最后同期相比增长0.06个百分点,我估计可能第二季度,呆坏账还会有所上升,就是假定到1%,呆坏账也就是3万亿左右。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的银行居民存款(音)是44万亿,从这个角度来讲,银行是安全的,即使有些中小金融机构、银行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整个银行的安全。所以,银行的状况来看,应该是不会引发所谓金融危机问题。

  第二,债券市场。债券市场如果出现大规模的兑付危机,就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现在到4月底,我们差不多债券市场的政府债务余额不到40万亿,公司的余额不到30万亿。政府这个债券应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政府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即使地方政府也没什么问题,充其量可能就是兑付稍微展期一点而已,因为政府的信用就是国家信用,也没有什么风险。那么公司债券是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的基础是所谓抵押,我担保。现在如果我们的公司债券的担保抵押大部分做得很好的话,应该是也不会引发太多的兑付危机。虽然最近有一些企业可能债券对付出一点问题,比如出现展期,但估计不会太大。因为总的来讲,我们这几年对债券市场的控制还是比较严格的。自身抵押和担保的质量还比较高。所以,从债券市场来看,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股市。股市会不会出现大幅度所谓的暴跌,会不会引发金融危机?我估计不会,因为中国股市在我们融资中占的比例实际还很低,中国实际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再加上新冠疫情爆发以后,中国股市没有出现太大的让人感到震惊的下跌,应该问题不是太大的。再加上最近我们对股市的所谓“欺诈行为”、“财务造假”是零容忍态度,可能会进一步推动股市的改革,就更不应该有这个问题。

  当然,昨天有位同志问我一个问题,就是美国为什么疫情爆发之后,全力以赴救股市?而且他的央行不断地释放流动性来救股市。实际美国救股市主要是四个原因:

  1、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全在股市里,因为美国的养老保险金,各类商业保险都再保险里,股市出现问题,他的社保体系会受到重大冲击。

  2、美国要吸纳世界的公司到美国上市,因为只有在美国上市,他的经营资本才会有收入,中国的真贡献实际是金融资本,如果股市暴跌,没有人去上市,金融资本就没法盈利。

  3、美国股市有吸引圈世界投资者进入美国股市,因为这样才能保证美元走世界货币存在的,如果股市出问题,肯定就会出问题。

  4、美国是一个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基本整个融资活动靠股市。

  所以,美国会全力以赴靠股市,有同志问我,为什么中国没有救股市,原因是差异很大及这样来看,中国股市原则上讲不会危及到我们研究的金融危机。

  第四,房地产。房地产为什么会影响我们的金融危机,因为中国出现地产金融化,金融地产化的形式,地产和金融的融合度非常高。比如我们个人贷款80%是房贷,不少金融机构把货币的20%-30%贷给了大地产商,有的大地产商负债1万亿以上,所以人们担心房地产会不会出现问题而导致中国出现金融危机。我估计可能性不太大,原因就是,如果我们就从“住房不炒”角度来看,消费药都来看,中国房地产发展还有空间的,暂时不会出现我们很担心的现象。再加之,2020年我们进入小康社会,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所以我们才是老旧小区改造之类的问题。所以,估计房地产价格暴跌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是太大的。所以,我觉得人们担心有道理,但估计不会。

  第五,外汇。外汇如果出问题,也会引爆金融危机。外汇主要两个问题,一是外汇储备量,就是外汇储备量能不能应对国际支付。如果外汇储备量不会应对国际支付就会引发金融危机。二是本币是不是大规模贬值。所以,外汇引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是所谓外汇储备量是不是能应付国际所谓支付;二是本币是不是大幅度贬值。现在来看,中国暂时不可能,一是疫情爆发之后,我们外汇储备量还在3万亿以上,你们大家知道,我们外汇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自己赚的钱;二是借来的钱,三是外资到中国带来的外汇。这三方面,我们的进出口量虽然受到了影响,但每个月的顺差还在几千亿人民币,说明我们的外汇在顺差,外汇在进入中国。借来的钱,中国还有借债空间,再加上国际上很多国家还是负利率,而中国还不是负利率国家,借钱没有问题的。疫情之后,外资的接入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最近开工了几个大的项目,外资仍然把中国看作重要的投资领域,这样外汇储备量应该不会受到太直接的收缩,我们的国际支付可能性不大。

  人民不可能大幅度贬值,美国央行现在不断地放水,就是美元“毛”了,这样不会导致中国大幅度贬值。所以,我估计,外汇分析来看地不会引发中国的所谓金融危机。

  这样从影响金融危机的五个方面来看,我认为,这次恐怕新冠疫情不会引发中国的金融危机,这点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但确实会带来经营方面的压力。

  一、宏观股债率可能会上升。

  2017年,我们的提法叫“去杠杆”;2018年叫“结构性去杠杆”;2019年叫“稳定宏观股债率”,最近提出来,容忍阶段性的宏观负债率上升,也就说明因为新冠疫情可能宏观负债率会有所上升,因为我们承认阶段性上升,那就是有可能出现上升了。所以,我估计有可能2021年,宏观负债率的压力可能会显现出来。

  二、通胀压力会比较大。

  因为要救企业,保证流动性充足,数据已经出来的,我们3月份的M2增长速度是10.1%,4月份是11.1%,去年我们GDP增长速度6%以上,那么我们的M2增长速度在8%左右的时候。现在已经M2增长上了两位数,应对的GDP是负数,也说明确实流动性正确得比较快。所以,我估计通胀率是会有所增加的。我认为,疫情结束以后,我们要解决这方面的后遗症,那就是2021年、2022年,可能我们对宏观负债率的问题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要适当警惕,因为会出一点问题的。我们应该要应对才行。

  所以,第二个问题,会不会出现金融危机,我感觉不会,但确实感觉到压力,主要是宏观负债率和流动性的上升,可能会影响到2021年、2022年,这一点居民影响警惕才行。这是新冠疫情大家关注的第二个问题,会不会引发金融危机。

  (3)会不会中断中国的全球化进程。

  那也就是说,中国的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会不会受到影响。最近看到,西方一些政客在不断地抹黑中国,甩锅中国,讲什么中国的病毒,讲中国在疫情防范中作假,说厌恶了他们导致他们巨大的损失,要求中国赔偿。所以,目前西方不少的政客和媒体在不断地抹黑中国。我估计,这会对我们在短时期内的全球化有影响,因为它会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对中国有各种各样的看法,这样会使中国的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受影响。所以,我估计短期内会对中国全球化有影响,但是中长期不会。为什么呢?因为国际贸易全球化的背后的主要的原则是利益原则,那就是互利共赢。只要中国为世界能提供利益,那么中国不可能和世界脱钩,因为最后支持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的是利益原则。而中国恰恰在这个问题上能实现自身和世界的互利共赢,因为我们有三个优势:

  第一,制造的优势。

  中国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我们号称世界制造大国。现在中国不少的产业是世界规模之一,而且中国是世界工业门类最全的国家,只要中国能生产出别人需要的产品,而且很便宜、质量好,那么中国就不会和别人脱钩,因为你总是需要中国的产品。所以,中国制造优势只要做好的话,会不断地显现出来,导致不会产生和中国脱钩的问题地当然,这次疫情中,我们也感觉到,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们有五个短板很明显。

  航空不行,像大飞机发动机就不行。

  材料不行。好多材料不行,像手机中屏幕这个材料我们就搞不出来。

  所谓的数控机床不行。现在许多产品生产人生产不出来,靠数控机床生产。所谓数控机床是“制造的制造”,我们是短板。

  医药不行,很多药我们搞不出来。

  新型硬件不行。像呼吸机,我们是生产大国,大家注意,原部件这些重要的东西我们搞不出来。

  所以,我们要注意到这次疫情之后,我们要把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要转向“制造业强国”,要补这五个短板。如果这五个短板能够补上来的话,你想想中国能生产别人生产不出来的,而且价格又便宜,质量又好的产品的话,你怎么和中国脱钩啊?不可能出现脱钩的。中国一定还会推动全球化的进程。这是第一个我们的优势,制造优势,只要做好的话,中国不会和世界脱钩。

  第二,市场优势。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市场,14亿人口,3亿多中产阶级,那么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市场。中国如果继续开放市场,很多国家的利益都在中国市场上,怎么和中国脱钩啊?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才能实现的话,你想想怎么可能和中国脱钩啊。所以,我们应该继续开放市场,三大市场都应该继续开放,让中国成为世界市场大国。在世界市场大国的条件下,你想想,那么和中国脱钩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继续开放市场,一是产品市场,二是服务业市场,三是投资市场。

  三大市场,目前中国仍然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要开放,像服务业市场,像最近对金融的开放,像投资市场,我们最近不断地减少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的负面清单。所以,我估计投资市场、服务市场不断开放,中国拥有极强的市场优势。你想利益在中国,怎么和中国脱钩啊?不可能脱钩。

  我们是服务贸易需求最大的国家。中国的服务贸易需求非常大,最起码有三项很大:

  1、留学生,这次疫情我才知道,我们在全世界的留学生达到160万人,你想想一个人学费、生活费多少,加起来给世界提供了多大的利益。

  2、出国游,中国是增长最快的国家,最近有个资料,亚洲三个国家很着急:泰国、日本、韩国,因为他们海外游的客户50%以上是中国大陆的,我看一个报道不知道是不是真实,日本奈良的小鹿,游客喂东西,吃好的吃饱了,都不愿吃了,现在游客不来了,满大街跑,见什么吃什么。不知道真假,最起码发现中国这个服务贸易量是很大的,而且处于上升阶段。

  3、中国仍然是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需要量最大的国家,每年给世界所支付的所谓专利费用和技术费用是个庞大的数字。所以,中国这三大服务贸易量,留学生出国游对专利和知识的需求将是个巨大的利益。你想想这么大的利益,怎么和中国割断啊?怎么脱钩啊?

  中国最后能不能进行全球化的关键,是部分继续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只要中国不断地给世界提供利益,和世界实现共赢的话,我想不可能出现脱钩,想脱也不可能。最起码刚才讲的三条:市场优势、人口的优势、服务贸易优势,标志中国仍然在全球化市场中间给人们提供巨大的利益,可以实现利益共赢的。所以,我估计这次新冠疫情虽然短时期内,对中国的全球化有影响,但中长期不会,只要我们政策得当,这次恰恰会推动我们的全球化,这次新冠疫情对我们的经济到底有多少影响,大家最近关注这三条:

  一是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衰退,是短期衰退还是中长期衰退,现在看来,充其量是短期衰退,充其量是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都有可能转正,不可能出现所谓中长期的衰退。

  二是会不会引发金融危机,现在看来,这五个方面不会出现金融危机,但确实给企业经营会带来压力,一是宏观负债率可能会上升,二是流动性可能会增加,所谓在2021年、2022年,我们应对后新冠疫情的后遗症做一点处理,这点大家应该有所警惕。

  三是会不会中止中国的全球化进程,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会不会中断,原因是现在西方一些政客在不断地抹黑我们,甩锅给我们,人们很担心,我估计短期内会对我们的全球化有影响,但是中长期不会,因为这种国际化背后的主要原则是利益原则,就是我们讲的互利共赢原则。只要中国不断给世界提供利益,在和世界利益发展中实现共赢的话,应该不会出现这个问题的。刚才讲到,我们在三个方面有很强的优势会和世界提供利益:制造、市场和服务贸易。所以,我估计中长期应该不会中止中国的全球化进程,而且会通过这一次的调整,会更加推动中国的全球化进程。所以,人们对新冠疫情非常关注的这三个问题和大家做一点分享,应该说,第一不会出现中国中长期的经济衰退,第二不会出现金融危机,第三不会出现所谓全球化的进程被中断。

  这是第一个问题,但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困难,我们应该承认的,而且目前的困难还比较大。

  02

  新冠疫情之后我们该怎么办

  我认为应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今年1月份甚至到地三季度结束,叫“修复经济”,因为停工停产停业,导致了我们很大的压力,要有个修复的过程才行。所以,我不太主张一开始提刺激经济,应该是修复经济,就像人得了大病一样,刚刚转过来不能大补,那就出问题了。所以,我估计第一个阶段,我们重点应该是“修复经济”,应该是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应该以修复经济为主。修复经济最主要目标是“六保”:保民生,保就业,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保粮食和能源安全,保基层运转。这是核心。

  “修复经济”最主要做法是三条:

  1、减免税费。对企业和个人减免税费,因为疫情期间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第一季度我们对企业减免税费7000多亿。我认为,第二季度应该继续,仍然按照第一季度减免,给第二季度继续减免(政策),甚至有一些服务业中间的迟迟现在不能开工的,减免税费都可以推到第三季度,减免税费是第一个办法。

  2、对企业和个人进行补贴。因为许多企业停工了,但员工的工资在照付,这种要素的费用都在照付,那么企业压力很大的,应该要补贴才行。对于因为失业的人就更要给补贴了。最近我调研了一下,第一季度新增就业人口减少了90多万人,但实际领失业救济金的人没有增加多少。我问了一下有两个原因:第一,我们补贴的失业人员是城市登记失业率,不包括农民工,实际恰恰应该补贴给农民工,结果这个没有包括在里面;第二,可能手续比较复杂,有人觉得为几百块钱,办那么复杂的手续(没必要),所以,领救济金的人反而没有增加多少,但对我们来讲应该加大补助。对现在已经就业的这些人员,按照去年的情况,应该补助两三个月才行。但具体数字多少可以商量,有的企业补2000元,有些补5000元,都可以,但补贴必须补贴。

  3、保持流动性的充足和降低利率。因为疫情影响之后,企业的流动性都受到影响,所以应该保持流动性的充足,而且应该降低利率,这样才能使企业渡过这个难关。

  所以,我想修复经济的主要办法就这三条。

  第二个阶段应该叫“刺激经济”。“刺激经济”应该在第四季度全面展开,要必须想办法刺激经济。怎么刺激呢?拉动增长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投资。我估计出口可能作用不太大:

  第一,出口。现在全世界疫情还没有结束,要靠出口很快拉动,我们实际不可能,保持出口顺差几千亿人民币就不错了,所以,出口的贡献不会太大。因此,也不应该是重点。

  第二,消费。消费实际也不行,因为疫情暴发就爆发性的消费,现在看没有爆发,而是存款额很多。因为消费是受个体影响,它是个生命体,不可能因为上一个少吃了第二就多吃了,不可能多吃。所以,消费实际很难,也不是重点。

  第三,所以重点只能是投资,刺激经济的核心是投资,加大投资才行。

  怎么投资呢?我估计分两部分:

  一、公共产品,也就是政府投资。

  政府不能搞经营性投资,重点是公共沉淀投资才行。公共产品投资,大致上我看有四个内容:

  1、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叫铁公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我们现在对于一些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密,像深圳到广州还没实现地铁化。这种全面的基础设施还有巨大的投资空间。

  2、新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这次提了一个“新基建”,新基建主要包括三个内容:

  (1)信息类基础设施建设,5G之类的属于信息类的基础设施建设;

  (2)混合类基础设施建设,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基础设施,像智能交通、智能能源等等,属于混合类的、融合类的所谓基础设施建设。

  (3)科创类基础设施建设,像大科学装置,实验室经济,科创中心等等,属于科创类的基础设施建设。

  所以,新基建是包括了三大类,一是信息类,二是混合类,三是科创类。但有的同志提出来,是不是新基建不应该是政府投资,企业投资,不应该公共产品投资。我认为,目前恐怕还属于公共产品投资,有一部分属于企业投资,但主要的恐怕新基建还是公共产品投资。我估计这几条力度可能会很大的。

  3、都市圈建设。我们最近提了一个重要提法,叫推进都市圈的建设,那就是比如对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城市经济圈要加大建设。都市圈的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将对整个投资有巨大作用。我看了一个同志做了一个推算,都市圈建设对GDP的增长会拉动0.5%-1%。而且光单纯靠传统基建、新基建不行,还得加个“都市圈”。我觉得这是有道理的。

  4、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投资是重要公共产品投资,这次来看,我们公共卫生体系确实要加大投资的,无论从预警到应对都要加大投资,像这次我们建设了一些医院。我估计疫情结束后就要把它维护下来。公共卫生这个供给能力不能刚好和需求相应,要预防,闲置才行,不然一暴发疫情就没法应对。所以,公共卫生投资仍然是公共产品投资的一个重点。我看了一下,我们全国的这种所谓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都不行,都应该加大投资才行。

  所以,我觉得投资的第一个叫公共产品投资,就是政府投资,重点是这四条,一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新基建,三是都市圈,四是公共卫生体系投资。这对经济的拉动是有意义的。

  二,经营性投资,所谓企业投资了。

  经营性投资,从目前我们分析来看,投资重点仍然是三大产业:

  1、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能还是投资的重点,就是我们经常讲的8个要点: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技术、新一代新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这8个要点空间实际仍然非常大。

  2、现代制造业。现代制造业现在一个短板,讨论中间大家提了6个要点:

  航天器和航空器;

  高铁。

  核电。

  特高压输变电装备。

  数控机床。

  现代船舶和海洋装备。

  这6个仍然是现在中国制造业重点的空间,要加速推进才行。

  3、服务业。服务业还必须加速,四大服务业都应该加速。

  (1)消费服务业,像养老、家政这类服务业都得加速,医疗卫生、大健康。

  (2)商务服务业,无论是金融、商事服务还是园区管理服务现在看来空间仍然很大。

  (3)金融产品服务。

  (4)文化服务业,影视、音乐、戏剧,收藏、非遗、博物馆,一系列所谓的休闲旅游等等。

  服务业仍然是投资的重点,当然,这次服务业也是受重创最大的一个行业。这次服务业受影响,有一个服务项目是逆市而升的,像网上购物,用现代技术改造服务业的项目都很厉害,这也说明我们服务业得想办法提升才行。过去一直讲,但动力不足,这次分析这个问题很重要,服务业仍然是重要方向之一。

  总体来讲,企业经营性投资来看,这三大产业仍然是中国投资的重点。

  这样一来,投资可能是刺激经济的最主要的重点,分为两大块:一是所谓公共产品投资,四条,企业经营性投资三大产业,我估计如果四季度刺激性政策出台,资金到位的话,应该在2021年上半年,投资拉动就会显现出来,我估计2021年有个变化,2019年,我们的贡献里是消费站在第一位的,实际2021年,我估计投资可能会重回第一位。所以,第二季度应该是刺激政策,重点是投资。消费未来会再次上升到第一拉动力,但2021年和未来一段时间应该是投资。

  这是我们怎么办的第二阶段,刺激性政策的重点,不是刺激出口,也不是刺激消费,是刺激投资。

  第三个阶段还得是深化改革,最终我们的发展还有赖于改革才行。所以,我们应该第三阶段,尤其到2021年底,后半年的时候,改革应该成为主题,要继续深化改革。怎么深化改革呢?我认为,改革的方向主要是三个:

  第一,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重要方向,用现在的提法,资源配置上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作用,实际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真正明确生产经营的主体是企业,政府是社会公共管理主体,这是现在看到的,再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条,政府作用很大,但也就是在社会公共管理服务方面作用很大。中国这一次疫情做得很好的,政府这方面的作用发挥得很好。但大家注意,真正的经济经营的主体是企业,所谓企业和政府关系的改革仍然是改革的重点。企业作为生产经营主体,三大权力必须交给企业:1.独立法人权;2.企业提取选择权;3、投资经营权,是企业必须要拥有的。

  政府的重点不在于直接干预经济,主要制定和运作宏观经济政策,这又包括了所谓五大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国际收支政策、社会政策。政府的重点在于宏观政策的运作,而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他应有的权力应该给企业才行。所以,市场经济的方向不能动。这次在疫情的过程中间,政府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但我很担心会形成惯性。疫情过去之后,会不会政府作用还在强化?应该要分清楚,这是政府作用的重点还是作为社会公共管理存在的?

  现在我们要进入刺激经济阶段,注意,千万不要过度地释放政府的作用,我们应该考虑到更加加强(市场的作用)才行。所以,市场经济改革仍然是方向,千万不要摇摆。因为这次我有点担心,原因就是,这次在对抗疫情中间,政府尤其基层政府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样会不会搞成一个印象,是未来经济也得靠政府,应该要研究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搞清楚,我们仍然是市场经济的方向。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是市场,只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已。所以,企业仍然是生产经营的中心,政府是社会公共管理中心。企业作为生产经营中心,它所拥有的独立法人权,企业体制选择权和投资经营权都必须拥有才行。政府的重点在社会公共管理上,他对经济的主要做法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收支政策,所谓的产业政策和社会政策的运作而行,这是一个大问题,这是深化改革的一条——市场经济。

  第二,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的方向必须坚持,就是各种不同经济成分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特征,他们都能在自己所最发挥作用的领域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应该要平等地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混合经济是个方向。这个非常重要。

  这次疫情中间,恰恰混合经济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非常有意义。所以,混合经济是个重要的方向。混合经济里重要的是要平等地对待民营经济,这是一个核心,因为混合经济中间,民营经济获得平等地位是个大问题。最近我和民营(企业)聊过天,他们告诉我不要优惠,我们实际不是优惠的问题,我们获得平等地位就行。优惠的意思是给了你比别人更好的条件,实际许多不是优惠,平等给我们就行。所以,对民营经济的重点是平等地位,那就是经济上的平等,将经营领域,融资的方式进行平等,法律才能平等,我们平等保护各类产权才行。

  政治上的平等、社会上的平等,文化上的平等,整个社会应该有一种理念,不能强调什么经济成分高于某种经济成分的问题,应该平等地对待各种经济成分,这是混合经济的重点。实际上大家注意到,最近民营经济中间,受损害的企业比较多,尤其中小企业压力非常之大。所以,如果我们不再平等对待,可能麻烦就更大一点。混合经济这个方向绝对不能动摇,要平等地对待民营经济才行。

  所以,不要讲“优惠”,实际我去差了一下,一些地方提出来“二十条优惠”,我看了一下,不是平等,实际平等给他应有的权利就行了。民营企业告诉我们,不要优惠要平等,所以,混合经济的核心是实现对民营经济的平等对待,那就是经济上、法律上、政治上、文化上平等对待。这是混合经济方向,必须坚持。

  第三,法治经济。

  法治经济非常重要,法治经济是整个经济的所谓动力来源,所以,一定要坚持法治经济,不能以政代法,不能以党代法,要彻底走向法治经济。所有经济关系的处理和保护以法律为准绳,只有法治经济才有信心,才有意义。所以,我们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是法治经济。中国的经济一旦通过修复、刺激进入常态之后,我们还得回到常态上来推动改革,那么改革的方向就是市场经济、混合经济、法治经济,这三条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方向。

  我比较担心的是,因为这次疫情过程中间,政府行政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应该的,但是一旦这个疫情过了之后,我们进入常态化的时候,我很担心会不会出现行政性,政府性很强的倾向。所以,有必要现在就提,市场经济、混合经济、法治经济,这样才能使我们下一步改革中才能推动。

  怎么应对上,我想我们应该分三个阶段:

  修复经济应该是今年第三季度,我们提出“六保”,办法就是三条:减免税费、补贴、保证流动性充足和降低所谓资金的成本。大致上到第三季度,可能会帮助企业和个人逐渐走出疫情的阴影。

  第二个阶段就是刺激经济,因为经济总算停摆了三个季度,不刺激一下也不行,所以,第四季度我们应该加大刺激的力度。而刺激的重点不是消费,不是出口,而是投资,现在来看真正对我们很快见效的还是投资,投资分为公共产品投资(政府投资)和所谓的企业投资两类。政府投资现在这四条大家都公认了,传统基建、新基建、都市圈建设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第三阶段,投资应该在第四季度全面推进之后,我估计2021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基本可以恢复常态了,这时候就将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深化改革了。因为我们改革实际还没有完成。所以,要继续深化改革,改革的方向实际是这三个:第一,市场经济关键是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第二,混合经济,关键是公平地对待民营经济;第三所谓的法治经济,只有在法治经济基础上,人们才有信心,不然没有法治经济的保证,人们都移民了,怎么去搞经济?要法治经济,雷打不动。而且现在宪法、民法、刑法都在完善,应该进一步进入法治经济才能解决问题。

  如果这三个阶段:修复经济、刺激经济、深化改革能够到位,我认为,中国经济会走过这次难关的。而且一旦走出了,我估计会改变世界格局。这次疫情可能是改变世界格局的一个重要的偶然事件,但是会推动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如果能率先走出疫情的影响,经济很快迈出正步的话,那么显然比有些国家最起码早半年到八个月,这样一来,可能使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比重将更进一步提高;而且加强中国在这次疫情的刺激经济中间,我觉得我们做得很好的,因为没有一下子刺激经济是修复经济,那就是没有太多的过度动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我们虽然承认这次,我们会是宏观负债率阶段性上升,流动性也有所增加,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我们M2都是两位数,总体来讲,我们整个财政货币政策还是比较谨慎的。这样一来,对未来的世界将有很大的影响,不少发达国家,这次大家看到,大规模释放流动性,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后遗症,而中国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比较谨慎。所以,我估计,我们这次抗疫的后遗症不大,也就是货币财政上,未来会产生问题,但我认为后遗症不大。可能这一次会改变世界格局的,将有意义的。但前提是,我们对策叫三个阶段要把握好。

  如果是修复经济阶段,我们过度地强调刺激可能后果恰恰相反。前段时间,有人认为,我们应该反弹性的消费爆发,结果没想到存钱的人越来越多。这次你们知道,疫情也是人为地提出了新的认识,比如说对抗疫情重要的一个基础是财富和物质基础很重要。有人在家历代着不上班可能两年都可以,有的人两个月就不行,因为有人没有财富的积累;有的企业可能停产停工停业一年都没问题,有的可能两个月就不行了,因为财富背后的原因。所以,人们认识到,未来要有预留才行,不能把所有财富用于消费和投资,要有余存,无论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要保持才行。

  这样一来,人们的认识变动之后,你一开始就刺激经济,根本刺激不起来的,因为人们有新的认识了。所以,可能第一阶段我们重点还是修复经济。我觉得财政的补贴、减免税费和流动性充足、降低流动性的使用成本,这方面的政策还可以力度再大一点,可能有好处,不要过度地强调政策,因为没有作用的,刺激不起来的。

  一旦到了刺激阶段,就是所谓的第四季度开始,要刺激经济的时候,一定要选准方向,不能乱设计,我认为,重点还是投资,我们应该把整个力量放在投资上。最近可能在刺激重点上仍然有分歧,有的可能强调消费多一点,甚至有人强调出口多一点。我估计,真正对我们经济很快起到刺激作用的还是投资,所以,应该加大投资。

  一旦投资见效之后,中国进入常规了,就要深化改革,不能拖延,应该在明年2021年的第二三季度要尽快地推动改革。接下来如果这种修复经济、刺激经济和深化改革,把握好的话,中国会在这次疫情中间,把危变成机,可能会导致世界经济格局的变革,将是有意义的。

  我现在还是蛮有信心的。总体来讲,从第一季度到现在,我们整个政策上总体比较谨慎,有人叫保守,实际是对的,修复的时候不能搞投资那样搞,这没有意义,应该研究才行。所以,我们如果能够按照修复经济——刺激经济——深化改革这个趋势来推动的话,中国经济应该前途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对我们这一次未来的方向仍然是比较乐观的。这是我和大家聊的,我对新冠疫情总体的判断。

  谢谢诸位新老朋友。

(责任编辑:彭立睿 HF019)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