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巨大泡沫何时破 各方博弈难抑涨
时寒冰:通货膨胀早已在我们身边 兼谈房价
    在深圳、上海、北京三地一再表示,房价涨得过头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房价与收入之比为8到10倍,而在中国的深圳、上海等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达到36倍,这令人担忧。[评论]

秋风:中国社会需要“去房地产化”

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地方政府应及时“就位”

李凤章:遏制房价应停止出让金 实行物业税改革

邓聿文:警言崩盘征兆 房价高到让开发商也恐惧

田立:房价若涨上天将危及国民经济价值体系

马光远:遏制房价涨在地方政府执行力上下功夫

相关专题

迪拜危机镜鉴房地产泡沫风险迪拜危机镜鉴房地产泡沫风险
迪拜危机着力点是房地产,三个关键词:石油、美元和房地产…[详情]

国务院发令遏制房价涨势国务院发令遏制房价涨势
12月14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详情]

二手房营业税优惠政策终止二手房营业税优惠政策终止
国务院常务会议昨日正式决定,将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其他住房消费政策继续实施。[详情]

房地产救市政策年底终止 聚焦房价走势救市政策年底终止 聚焦房价走势
房价上涨过快、市场走势不稳定、个别地区土地市场过热、政策执行不到位…[详情]

最新评论 >> 更多

房价走势分析 >> 更多

2

政策一览

2009年10月:国土部监察巡查 用地反腐进入实操

2009年8月:国土部:下半年严查囤地未建现象

2008年1月:国务院下发通知打响囤地阻击战

2007年12月:三部委联手遏制开发商大肆囤地

各地房市

北京二手房跨入百万元时代 明年或再涨

上海房荒传言四起 购房者目光投向二手房

深圳豪宅市场持续升温 涨得越高卖得越火

房价上涨原因之土地供给政策畸形返回顶部
加上房屋开发、销售过程中的各种税收,一个房地产行业占到了一些地方城市财政收入的一多半以上。同时,房地产业给地方政府的GDP政绩贡献率越来越多。一个房地产既是财源,又能捞到政绩资本。

目前,我国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主要依靠新增土地的供给,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有土地供应不足已成为市场房价持续攀高脱离购买力水平的主要原因。

马红雨:释放存量土地方式抑房价
作为国内首部系统、全面规范城市更新活动的地方法规,《更新办法》在鼓励使用权利人自行改造、可协议出让土地等诸多方面作出了制度方面的重大突破。主要体现在一是原权利人可作为更新改造实施主体...
马龙生:遏制高房价障碍大 地方与民生利益难调
地方利益与民生分量不易摆正。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中只要有利可图,民生住房的土地供应量及“地段含金量”就不易保证。祖居在城市的百姓们,就有可能被以合法手段逐到郊外。因此,从“抑制”到“遏制”...
周俊生:遏制高房价先从停止土地拍卖做起
只有政府摆脱对土地资源的高度依赖,纠正其“土地财政”的角色错位,才能让土地成本大幅度降下来.而要做到这一点,一个现实的选择就是停止目前的土地招标、土地拍卖 ...
“打压高房价”要打破土地垄断供应机制
 在现行制度框架内,农地入市与打压地价乃至房价之间更准确的关系描叙应该是“必然没有联系”,因为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未来有望入市流转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房价上涨原因之信贷政策过于宽松返回顶部
房地产是我国的金融泡沫之源,比股市更加危险。在今年天量信贷的情况下,由于融资、再融资做大市场容量,我国的股指在狭窄的区间内徘徊。

在当前宽松的货币环境下,8.6万亿的新增贷款,5.6万亿的企业新增存款,说明获得信贷的企业其实并不需要如此多的资金。最近国内主要城市的大量国企争“地王”,明显“密切”了银行信贷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相互渗透。

中证:稳房价乃防通胀重要手段
管理好通胀预期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目标之一。我们认为,尽管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但要使其变为现实,还需要很多诱发条件和外部因素,就当前经济形势而言,多方位出手稳定房价对于防通胀可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金岩石:高房价是化解高失业的代价
高额的货币发行驱动高额的政府投资,高额的政府投资驱动国民经济的高增长,目的是要化解高失业,在这样一个“四高”的经济增长模式背后,还隐藏着另外一“高”,即高房价...
21世纪:中国经济应该摆脱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
从宏观经济全局看,今年“保8”几无疑虑。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一枝独秀,各类大型基建、大型企业和房地产业拿到了10万亿左右银行贷款的大部分。那么,这10万亿的信贷偿还,会是一个怎样的图景?...
左晓蕾:银行资金在房地产与股市间流动
在资本流入又开始加速的情况下,在围绕着创业板而来的浓重炒作氛围中,现在要特别防止银行资金在房地产与股市之间相互流动,格外警惕银行信贷风险的进一步放大,并由此放大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
房价上涨原因之保障性住房不足返回顶部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可谓切中要害。而加快保障房建设步伐,加大保障房投入力度,当是解决房价过高、百姓买房难、住房难问题的关键。

我国高收入人群的比例较低,大多数人收入处于中低水平。在住房建设和供应问题上,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把普通商品房作为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兼顾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特点。

陆玉龙:房地产住房保障制度必须遵循市场化
房价持续上涨,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改善有困难,这一问题应予以重视并尽快解决,但不能由此否定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市场化方向。否则旧体制复归,根本不利于提高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水平...
陈东海:切莫让“限价房”变成“保价房”
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必须与市场保持距离。而如果操作不当,效果将与目的相反。就拿年初的一个“限薪令”萌芽来说,差点被一些金融企业的高管当作“涨薪令”来操作 ...
银玉芝:规范经济适用房管理重在建立罚则
经济适用房出现的诸多问题:用地遭变更,设计变大变奢华、被骗买……分析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其共同的特征是,经济适用房从保障性住房,转变成了住房市场的一部分。我们见惯了经济适用房出现的诸多违规违法问题 ...
杨红旭:与其缠斗高房价不如快上廉租房
政府很难深度调控,力度过大的行政干预会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还不见得能抑制房价。那么,不妨就让市场机制说话。政府应把精力转向加强住房保障建设,先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如此则基本形成住房体系的双轨制...
房价上涨原因之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返回顶部
当前房地产市场又呈现非理性繁荣,民众颇有怨言,呼吁取消优惠楼市政策、打击市场投机的声音不断。但是,由于相关职能部门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使得房市政策走向不明,亟待高层给出一个明确态度和信号。

抑制住房投机一直是国家住房政策要求的。但去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地方政府为有效应对冲击,竞相出台刺激方案,对住房投机等不良现象睁一眼闭一只眼,结果吹大了房市泡沫。。当前中国房市里投机投资性需求占相当一部分,空置率非常高。有机构测算京沪等地住房空置率达到了30-50%甚至更高

何维达:房价虚火上升 政府应严打囤积土地
三招就可以让房地产价格下调20%以上。一是严禁“地王价”,严厉打击囤积土地;二是取消所有房子预售,并且取消优惠贷款,特别是二套房贷优惠;三是开征“三税”:物业税、房产税和遗产税...
周继坚:整饬房地产投机为楼市“退烧”
非房地产企业纷纷入市“逐利”,导致楼盘品质良莠不齐;而开发商捂盘惜售,甚至先卖次后卖优,可供购房者选择的户型、朝向几无余地,但很多购房者仍然不顾一切。楼市“人傻、钱多”,“无利不起早”的商人 ...
马光远:“权力房” 房地产市场乱象的病根
公权力部门集资建房日益普遍,“权力房”的存在,使得包括官员、准官员乃至学术精英的住房问题都可以游离在市场的高房价之外,而通过集资等方式解决了,高房价的切肤之痛和他们没有了关系 ...
马光远:炒卖房号演绎房地产最后疯狂
对于炒号,政府是明令禁止的,但为什么这种投机和扰乱市场的行为依然蔚然成风呢?其折射出的仍然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信息不透明和恶意操纵。对于当下的房地产市场,投资者一方面对政策的走向感觉不明朗...
最新评论
房价走势分析
  • 余丰慧:美第二波房贷违约潮 地产泡沫终将破灭
  • 郭兵:保障房与口香糖“井水不犯河水”
  • 郭田勇:房地产市场缘何越调控越涨
  • 子强:政府保障房福利何必挂钩公民私德
  • 刘道彩:房地产业已成我国腐败案件的重灾区
  • 姜山:严打囤地可破解高房价
  • 姜韧:股价和房价走势年初或许不同步
  • 李春顶:未来10年房地产发展趋势 房价回归理性
  • 杨红旭:2010年房市将明显调整 调控力度最关键
  • 王新亮:房地产行业看好上半年 看淡下半年
  • 尹中立:房价“政策性拐点”或现 调控超预期
  • 周子勋:“国四条”新政难改房价上涨基本走势
  • Copyright◎和讯网 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返回和讯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