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胡敏文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制造业承担着稳就业、促就业的重任。然而,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一方面,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就业岗位的迅速增加,用工缺口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由于观念跟随时代变化,不少年轻人选择送外卖、送快递,也不愿进工厂当产业工人,导致“就业难”“用工荒”问题并存。
一位通信行业上市公司代表告诉记者:“招工容易留工不易,现在年轻人对制造业的新鲜感很快就过了。”另一位刚步入职场一年的大学毕业生也有自己的说法:“工资给得还行,但是全部都是时间熬出来的钱,加班多,有些还是义务加班,压力太大了,也学不到多少东西。”
面对这样的困局,就业群体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用人单位在用人方面又应如何转变?来听一听专家的建议。
一是求职者层面,需转变观念,提高职业技能。
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教授殷江滨认为:“青年人应摒弃传统的就业观念,以更加开放、多元和前瞻性的视角来面对就业市场的变化。与此同时,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对于机器替代人所带来的职业焦虑和压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马瑞光有独特的考量:“随着AI的普及,传统的技能如分析思维、创造力、领导力将变得更加重要。同时,数字素养、编程能力、数据分析等技术性技能将成为必备。求职者需要持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终身学习成为应对AI对就业市场影响的重要策略。”
二是企业层面,需重视教育培训,提高行业吸引力。
过去人们以厂为“家”,充满干劲,到如今工人不再具有光环,更多的是一名“打工人”。“90后”“00后”年轻人更是偏爱自由、轻松、待遇相对更高的工作。
越是招工难,企业就越要重视用人、育人、留人工作,关心关爱职工,不断优化工作环境。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李小荣说:“企业应加大对工厂环境改善的投入力度,提高工人的工作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要合理提高一线工人的工资待遇,增强岗位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可以积极推动与高校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动,互动答疑解惑,零距离了解感受企业,吸引高校毕业生等求职者应聘。
三是政府层面,应加大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
缓解制造业企业招工难不能单靠企业一方,需要进行更多的制度创新。殷江滨表示,“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提高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推动就业信息的互联互通。”
除了“进厂”外,还可以鼓励青年人创新创业,为他们提供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
四是社会层面,鼓励创新创业,倡导正确的就业观念。
相较服务类行业有其灵活、门槛低的优势,制造业也具有工作和收入稳定等特点,社会、媒体、高校等应积极引导年轻人理性看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合适的岗位。马瑞光表示,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青年人的就业观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摒弃“稳定至上”“追求高薪”等传统观念,更加关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