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看西看】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为何犯众怒?

2022-12-05 20:39:14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2月5日电 (宋亚芬)美国8月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正在遭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批评与不满。

12月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美国的相关法案会导致不公平竞争、市场封闭,并分裂全球供应链。欧盟必须采取行动,以应对其对竞争环境的“扭曲”。日韩官员也对该法案表示了担忧,并认为该法案可能违反国际贸易法。近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在世贸组织货物贸易理事会会议上逐项分析了美方法案相关条款涉嫌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之处,指出美方做法严重扰乱国际贸易投资。

本质是以损害他国利益来保护美国利益

《通胀削减法案》的核心内容就是补贴,尤其是对高科技或新兴行业的美国企业提供大量补贴,并且对其他地区企业采取了歧视性政策。法案包括,未来十年投入约4300亿美元用于气候和清洁能源以及医疗保健领域等内容。法案通过高达3690亿美元的补贴支持电动汽车、关键矿物、清洁能源及发电设施的生产和投资,其中多达9项税收优惠是以在美国本土或北美地区生产和销售作为前提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就是新版的《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是1985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达成的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

刘志勤解释,《广场协议》针对日本的某些产品和技术进行了限制,因为当时日本经济如日中天,对于欧洲和美国的产品和市场冲击很大。综合来看,二者都是为了转嫁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损人利己的措施。

刘志勤强调,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本质是以损害其他国家企业的利益和经济利益来保护它的本国利益。刺激消费的补贴和企业补贴叠加在一起,显然会对其他国家的产业形成一种打压态势。

按照《通胀削减法案》,外国的电动汽车必须在美国生产和组装。法案还特别指出,从2023年1月起,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至少40%的关键矿物质必须来自北美自由贸易区,此后比例逐年上升,到2029年这一比例要求将达到100%。

“企业如果不在美国生产,不在美国组装,几乎就卖不到美国去。这是典型的关闭市场的作为,不仅仅是完全违反世贸组织规则,连最基本的公平竞争都几乎没有了。”刘志勤表示,这也充分说明美国确确实实不是市场经济,至少不是自由市场经济,完全是一种胁迫性的经济和一种威权式经济。

《通胀削减法案》能降低美国通胀?

虽然打着“降通胀”的幌子,但专家认为法案对于降低美国通胀的作用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研究员杨子荣对中新经纬表示:“它虽然叫《通胀削减法案》,但它在内容上很大程度承接了《重建美好未来法案》,而且有一半的支出都是和新能源相关的。从它各项支出的内容来看,短期内也很难对通胀起到抑制作用。”

杨子荣强调,一个法案要想降低通胀,它的核心应是影响财政赤字,《通胀削减法案》在未来十年里大概会削减财政赤字3000亿美元左右,这个量是挺可观的,但是它在前五年对于财政赤字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影响主要在后五年。

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则指出,该法案对降低通胀恐难起效,即便长期可以促使通胀下行,短期也难见明显影响。表面上看,削减财政赤字似乎将带来通胀下行,但法案征税主要对象为“大公司”和“富裕阶级”等高收入群体,这对于总需求的打压或不及预期。此外,处方药价格谈判理论上有可能助力降低通胀,但其在CPI(消费价格指数)中所占比例较小,实际效果难言乐观。

中信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程强也持类似观点。法案对缓解美国高通胀问题作用有限。法案将重点内容聚焦至新能源及光伏行业的补贴政策方面,与其说是通胀削减,不如说更像一个新能源产业扶持法案。

对中国有何影响?

虽然有人说《通胀削减法案》是把矛头对准欧洲,但刘志勤认为法案矛头或针对的是中国的企业。

最近几年,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发展迅速。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美国很害怕市场蛋糕最后越吃越少。”刘志勤说。

不过,国银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贺朝晖认为,中国目前已主导全球锂电池关键矿物和电池主要材料的加工环节,而美国在资源和电池材料领域均不占主要地位,美国若要建立自主可控的本土锂电产业链体系仍需较长的时间。美国虽然是中国最重要的锂电池出口地之一,但考虑到车企的供应商体系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变动,预计短期内法案中的限制条件不会对国内电池出口有巨大影响。

而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亦非常迅猛。2012年以来,中国光伏装机规模连续7年稳居全球榜首。出口方面,近年来虽然遭遇多国政策围堵,但依旧强劲。2021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超过284亿美元,同比增长43.9%。

法案是否会动摇中国光伏产业的全球地位?对此,程强认为,短期来看,预计美国在相关产业链上依赖中国的现状难以改变,法案相关的需求反而可能利好中国相关企业。长期来看,预计相关企业可能结合客户需求及自身规划继续全球布局,因此不会动摇中国在相应领域的领先地位。(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原创,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孙庆阳

编辑:王永乐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