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保畅呼唤更为协同的统一大市场

2022-04-20 01:49:26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功润(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政研室副主任)

在疫情多点散发、防疫等情势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议题日益引发各界关切。尤其是货运物流一度大量被困公路,造成供应链物理性中断,防疫和民生保障物资大面积滞留。

一边是严格防疫,一边是民生保供,二者都丝毫不容懈怠。继交通运输部接连召开物流保障协调会,以及国务院发文督促及时解决路网阻断堵塞等问题后,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并部署了十项重要举措,要求努力实现“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这是国家针对疏解物流困局的“重拳”政策推动力量。

物流困局的直接原因是疫情引起的道口关闭、货运人员管控等,背后却反映了一个深层次问题: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各地规则接口不一样,市场被行政区化割裂。我国现阶段的市场割裂问题,不仅体现在行政区经济的空间色彩上,也反映在线上系统不兼容导致的数字“鸿沟”上。阻碍物流的除了“封闭的路”,还有“交错的码”。

众所周知,“疏”胜于“堵”。按照逻辑推论,即便受疫情影响,如果所有物流环节都能实现无缝对接,通过系统化的闭环管理,是能够做到“畅”其流的。当然,这里极大考验管理者的水平,尤其还取决于各割裂条块环节之间的系统兼容性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破除局部壁垒、盘活要素资源的统一大市场就显得至关重要。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意见强调,“优先推进区域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虽说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并不是针对疫情冲击而专门出台的,但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我国市场存在的一些规则不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通、地方保护等问题更加显现。

统一大市场建设是系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齐头并进,需要稳步压茬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是要求整齐划一、量化统一,而是要在承认资源禀赋不同、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抓好底层规则和接口的统一。可以先从最突出的问题入手,比如整治地方保护主义,清理阻碍市场融通和公平竞争的不利规定,打破封闭小市场、局域微循环。

“形成协同效应”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题中要义,也恰是供应链保畅破解物流困局的必由之路。打通物流“堵”点,需要各节点“开墙破院”进一步加强协同,确保通行管理政策一通到底。我们注意到,在交通运输部的协调下以及国务院的统一要求下,全国关闭关停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已陆续开放运营,各地方还针对性推出了关爱货车司机保通畅的措施。目前,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要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核酸检测结果48小时内全国互认,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

为加速物流通关,建议各地建立应急运输绿色通道,对群众生产生活保供物资运输车辆以及疫情防控所需的救治、消毒药品、医疗救护设备等紧急车辆,实行前端(发车)直达终端(卸货)防疫检查即可,中途严格执行不停车、不检查、不测核酸、不收费政策,这样有利于优先保障重点物资运输有序通畅。建议在线建立全国统一的货运异地互认的机制,核酸检测信息及时互联互通;另外,要发挥立体化交通网络的运力,比如铁路货运和水上运输等,加强市场保供效能,尽快缓解供求压力。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