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新型消费是促进消费扩容的重要支撑

2022-04-15 16:20:36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4月15日电 题:新型消费是促进消费扩容的重要支撑

作者 王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消费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协同发力、远近兼顾,努力稳定当前消费,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会议提出,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恢复发展;促进新型消费;扩大重点领域消费、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和加强保障五方面举措。

本轮促消费呈现五大特征

近期促消费政策动作频频主要针对疫情的反复冲击和影响。中国疫情恢复走在世界前列,但在恢复过程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譬如消费的恢复滞后于整个经济大盘和供给端制造业的恢复。2022年3月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导致防控难度比以前更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非常明显,居民外出和线下消费再次受到抑制,消费服务的供给主体面临更严峻的生存压力。面对疫情反复冲击、国外环境复杂多变考验,2022年消费恢复的难度比2021年可能要更大一些,这不仅对实现全年经济增速目标提出更大挑战,也不利于稳市场主体和保就业,增强消费对内需的主导作用在当前具有特殊重要性,这是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系列促消费举措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的重要背景。

本轮促消费政策强调协同发力、远近兼顾,政策措施充分结合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既重视应对短期困难行业和薄弱环节,也瞄准未来升级方向和增长点发力,体现出“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重点和短板相结合”“促进和保障相结合”“供给和需求相结合”五大特征。

消费能力下降、服务供给增长乏力拖累消费整体恢复

目前消费恢复滞后既有供给不足的制约,也有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下降的影响。

从供给来看,一方面,餐饮、旅游、交通、文化娱乐活动,需要面对面或一定现场的消费活动,在疫情和管控政策的影响下,目前受到比较大的抑制。这些消费服务供给方面的增长乏力,可能是拖累整个消费恢复、经济大盘稳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汽车、家电、手机等传统重点大宗消费品已经在全国基本实现普及,而产品更新换代和新功能研发的周期跟不上市场需求升级的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潜力释放。再有,限行、限购等一些不合理的政策,以及缺芯等关键“卡脖子”问题,也导致了潜在消费需求难以实现。

从需求来看,居民对就业和收入的预期不稳,部分中低收入群体还面临食品和油价上涨的压力,客观上压缩了升级型、享受型消费空间,并导致消费支出更加谨慎。

一季度消费开局良好,或实现同比4%左右增速

2022年一季度消费开局良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26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比2021年12月提高5个百分点。三月份受疫情多点散发影响,消费复苏虽有所回调,但尚未改变消费复苏整体向好的态势。综合判断,一季度消费将有可能实现同比4%左右增速,随着促消费政策发力,全年有望保持稳定和逐步恢复态势。

消费是内需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大国经济运行的根基,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主动力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最终消费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对GDP的贡献逐步提升。2021年中国消费市场全面确立了复苏向好走势,消费重回经济增长第一动力地位,强大国内消费市场的稳定性、韧性和底盘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

新消费对消费增长的贡献、对消费恢复越来越重要,应时顺势制定和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次促消费政策强调要在扩大重点领域和农村消费的基础上,着力挖掘新型消费潜力,体现出对消费创新趋势的前瞻性研判。新型消费是促进消费扩容和引领消费创新的重要支撑,数字化和绿色化是突出特征。以“智慧+”消费为代表的数字新消费将拓宽线上消费增长空间。以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绿色消费,也在持续扩大消费市场规模,并促进消费全生命周期绿色转型,孕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稳消费服务市场主体,加快新型消费潜力释放

应对疫情冲击,如何发力让促消费政策落棋有声?首先,应紧紧围绕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促进消费五个主要方面,尽快出台精准的、可操作性的政策细则,多渠道、多方式、多维度推动政策实施,让居民和消费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其次,要针对当前消费恢复的难点问题,特别是应对疫情影响,抓紧把已出台的特困行业纾困政策落实到位,稳住更多消费服务市场主体,促进消费恢复发展。特别是,要做好疫情地区或城市的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保障物流畅通。

再次,要顺应新阶段消费发展的新趋势,加快促进和释放新型消费潜力,支持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消费模式、消费场景创新,对利用数字技术研发新品牌、新功能、新设计的“智慧+”商品提供支持和引导,引导金融机构丰富新能源汽车、智能绿色家电等新型大宗消费金融产品,让其成为重要的消费增长来源和创新发展动力。

最后,还要加强以民生为导向的消费支持,促进医疗健康、养老、托育等消费,支持社会力量补服务供给短板,加强消费信贷政策的普惠性和可及性。(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