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滞胀危机?

2022-01-22 16:59:30 智本社 微信号 

文 | 清和  智本社社长

本文选自智本社课程《美国经济简史》的第九讲《里根改革与沃尔克革命》。大疫之下,全球经济面临巨大的滞胀风险,其中美国危于胀,新兴国家危于滞。今年,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紧缩,美联储提前加息,资产泡沫、债务及货币风险加剧。本课复盘里根改革与沃尔克改革,分析摆脱滞胀危机的成功经验与一般性原理。

上一讲的最后,我们讲到里根改革将美国从十年滞胀的泥潭中拉了出来。这一讲,我们主要来看里根是怎么做到的。里根改革,更准确的说应该是里根总统和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两个人的改革。因为沃尔克的货币政策是美国摆脱大通胀的关键因素。

不过,今天的美国对里根改革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其实是一种政治传统,这一传统从杰斐逊与汉密尔顿的斗争就开始了,一直延续至今。在保守派看来,里根总统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为美国人民捍卫了真正的自由。但在自由派看来,里根改革并不是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他只是撞上了信息浪潮的大运。更糟糕的是,如今很多人将美国的金融危机、贫富差距以及过度金融化,都归咎于当年里根开启的自由主义。

所以,我们在看待里根改革时,需要排除意识形态的纷争。好的,下面我们来看里根改革的具体内容。

先从里根这个人讲起。里根的人生是极为成功的,他曾经做过播音员和演员,在1967年-1975年间担任过加州州长。1980年里根参加总统大选,以共和党人的身份击败了谋求连任的卡特,坐上了总统大位。这时他已经70岁了,但精气神还相当不错,谈吐和气质都很出色。

这次总统大选正好碰上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美国经济再次陷入严重的滞胀。这个时候,美国人都希望有所改变,里根的竞选策略迎合了民意,他打出的口号是“减税”。他在竞选演讲时说,自己支持供给经济学。言下之意就是放弃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经济学。

在此之前,福特和卡特总统应对滞胀危机的政策都不稳定,且成效甚微。经过多年折腾,问题越来越明朗,办法也就越来越明确,到里根这里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当时里根的主要经济策略来自供给学派,供给学派主张减税,削减政府赤字,增强经济活力。供给学派有一个成员叫坎普,他是一位议员,提交了一个减税法案。供给学派就以这个减税法案来支持里根参加大选。

里根赢得大选后,请了一批专家到白宫讲课,其中第一个就是供给学派创始人之一的拉弗。拉弗成为了里根的经济顾问,同时供给学派的很多成员也加入了里根的智囊团队。当时,里根政府的财政部官员基本上都是供给学派的成员。其中,斯托克曼负责财政部预算办公室,他组建了一个经济预测团队,包括图瑞、罗伯茨、恩廷等供给学派成员。斯托克曼后来还被誉为里根经济学之父。

里根担任总统的第一年,也就是1981年的8月,国会通过了里根政府提交的《经济复苏和税收法案》。这份法案就是里根改革的主要内容。

斯托克曼回忆说,这个法案的基础框架是由一小撮理论家搭建起来的,包括财政部预算办公室成员,以及其它供给学派成员,如拉弗、万尼斯基、莱尔曼和坎普。所以,里根改革也可以认为是供给学派的改革。

供给学派现在很少人知道,它其实不算是一个完整的学派。它没有系统的理论,也没有把哪个大学作为基地将其理论传承下来。供给学派最早是以蒙代尔和拉弗为核心,聚集的一批年轻经济学家的统称,这个学派以批评凯恩斯主义而闻名。支持里根上台,成功入主白宫,发起里根改革,这是供给学派的高光时刻。

这个学派最为人所知的理论是拉弗曲线,拉弗曲线讲清楚了为什么要减税。但是,减税并不是供给学派的理论核心,也不是里根改革的核心。但为什么强调减税呢?理解这个问题,需要理解一整套经济理论。

在此之前的凯恩斯主义强调需要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市场。财政扩张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为了避免赤字,政府就不得不提高税率。税率提升又抑制了企业投资,导致经济失去活力。供给学派主张减税,其实是释放经济活力,让更多的资金回流到市场中,用市场的方式去刺激私人投资,而不是用政府的手段去投资。降低税率,削减政府开支,相当于缩紧政府的钱袋子,捆住政府干预经济的手脚,为自由市场赢得发展空间。

所以,减税政策背后暗含了供给学派的核心思想,也是里根改革的关键,那就是从供给端放松经济管制。

供给学派被称为供给经济学,秉承萨伊学说,强调供给创造需求。而凯恩斯主义则恰恰相反,它是需求经济学,强调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这是完全不同的经济思想,也决定了完全不同的经济政策。所以,里根改革也叫供给侧革命,而凯恩斯式政策叫需求调节。

里根改革不仅仅是减税,更重要的是从供给端释放经济活力,减税只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除了减税外,里根的供给侧改革还包括减少政府干预,降低准入门槛,解除航空等领域的管制,支持技术创新等等。

里根是一个善于用人的出色政治家。除了聘用供给学派成员,他还雇佣了一大批经济学家,当时有超过70位经济顾问为其效劳,其中有“八大领军人物”,他们分别是大名鼎鼎的弗里德曼、西蒙、格林斯潘、保罗·麦克拉肯、阿瑟·伯恩斯、乔治·舒尔茨、卡斯帕·温伯格以及默里·韦登鲍姆。这些经济学家负责主持各自的任务小组,每天都在对主要经济问题进行处理。

但是,在《经济复苏和税收法案》生效之后的一年内,也就是1982年,情况并没有立刻好转,反而更糟糕了。美国经济经历了自大萧条以来最艰难的时期。通胀率虽然下降了一些,但失业率却逼近了10%。更糟糕的是,财政赤字也没降下来,甚至比卡特时期更高。当时,人们称1982年为“庸医年”,嘲笑里根雇佣的这批经济学家乱下药。

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将目光转向美联储。这个时候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在干什么呢?

沃尔克是美国史上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也是全球央行行长的标杆。今天看来,这个称号是当之无愧的。他的高光时刻就在此时,也就是最糟糕的1982年。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讲到过沃尔克,就是他提出的方案瓦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后来,尼克松遭遇“水门事件”,沃尔克离开了财政部,转到美联储下面的纽联储担任行长。1979年,卡特总统一气之下把内阁成员都炒了,让美联储主席担任财政部长。美联储主席的位置空了出来,卡特任命沃尔克担任了美联储主席。

沃尔克的货币政策是极为强硬和明确的,他一上台就大幅度提高利率,同时开启市场操作回收市场上的货币,坚决控制货币数量来抑制通胀。这个做法与之前美联储的做法是不同的。之前的美联储是以利率为目标的,而不是以货币数量为目标。以利率为目标的问题在于,为了追求利率目标,最后货币数量可能失控。

弗里德曼批评了以利率为目标的做法,他提出应该以货币数量为目标,利率只是手段。只有控制了货币数量,通胀才能降下来。这就是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思想,

沃尔克并没有明显倾向于哪个经济学派,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不过他显然受到了弗里德曼的影响,想尽一切办法控制货币数量。不仅如此,沃尔克也没有放松对利率的管控。1982年,沃尔克将利率提高到了20%,这是前所未有的。

沃尔克这么做导致了两个后果:一个是引发了拉美债务危机。我们有一门课程叫《债务危机》,对此有专门介绍。另一个是导致美国经济陷入了大萧条以来最黑暗的时刻。这给里根政府和美联储带来极大的压力。华尔街金融家、农场主、工厂主都找上门,要求里根和沃尔克改变政策。里根此时虽然压力巨大,但也一定程度上默许沃尔克这么干。

接下来怎么办呢?基本上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硬扛。但是,运气还不错。1982年的冬天,股票价格上涨了,通胀率下来了,失业率也在下降,奇迹出现了。1982年10月,道琼斯指数从8月的770涨到了1000,这简直是神话般的故事。预示着漫长而痛苦的滞胀时代结束了。

其实,在此之前,财政部供给学派的成员曾经做过一个推演:美联储大幅度提高利率,国际资本会从抗通胀的大宗商品转向美国的股票、货币基金等金融资产,从而推动金融市场复苏,甚至开启一轮大牛市。这个推演被称为美好场景,如今这个推演实现了。

1982年冬天,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进入历史性的拐点。1983年,通胀率下降至3.2%,之后两年在4%左右,1986年降到1.9%。大通胀彻底结束了。1983年,GDP增长率为4.5%,1984年高达7.2%。1982年之后25年间,年增长率达3.3%,并且通胀率一直维持在低位。这是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与二战后25年间的增长水平相当。此后美国股市及金融资产价格持续上涨,一直延续到了2007年。

讲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感觉里根改革似乎什么也没做,沃尔克也不过是强势抗击通胀,经济就复苏了。里根和沃尔克是不是撞了大运?他们的改革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经济复苏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这是我们接下来重点讨论的问题。

有人提出,80年代经济复苏的根源是新兴技术革命爆发。贝利,也是供给学派成员,他撰写了一本书叫《七个大肥年》。在这本书中,他认为美国经济在80年代走向复苏的三位英雄分别是大学辍学者、另起炉灶的工程师和非法移民。大学辍学者指的是比尔·盖茨,另起炉灶的工程师和非法移民指的是技术人才。可以看出,贝利认为技术进步才是当时经济复苏的根本原因。

但是,新制度经济学不支持这个说法。信息技术革命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爆发?技术为什么会进步?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技术进步不是无缘无故的进步,它来自制度建设。那么,是不是里根改革给技术革命提供了制度空间?但是,这个说法也不完全成立。因为技术进步需要一个过程,而里根改革的时间不过才短短两年。

经济复苏与里根改革到底有多大的关系?里根与沃尔克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我想还得回到一个初始问题,就是如何界定这场滞胀危机。

七十年代的这场滞胀危机准确的说是美元危机,是货币制度危机。换言之,如果不是货币制度出了问题,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有问题,美国经济不会遭遇这场危机。

因为即使在最糟糕的70年代,美国依然是欧美世界的超级大国。美国出现贸易赤字,是货币制度导致的,并不是美国经济力量下滑了。在大通胀时代,美国依然是一个充满自由、活力与创新的社会。当时的影视文化繁荣,信息科技快速进步。苹果公司、微软公司都是在这个时期成立的,硅谷也是在这个时期兴起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里根和沃尔克只要解决了货币制度危机,美国经济便可复苏。在这方面做出主要的贡献是沃尔克。沃尔克坚持提高利率,压制了通胀,重新建立了美元的信用,大量国际资本重新回流到美国,投资增加,经济复苏。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个过程呢?难道提高利率,美元的信用就能够建立吗?

其实,这轮大通胀的原因是货币超发,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美国货币信用遭遇危机,具体来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金本位体系,美元盯住黄金,黄金就是美元的信用锚。但是,这个体系存在特里芬难题,美国贸易赤字不断扩大,黄金大量流失,相当于美元的信用基础遭到了冲击,最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了。除了贸易赤字,政府赤字也冲击了美元的信用。当时,美国政府因为越战借了比较多的外债,这些外债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这意味着美国黄金净储备是负数,这才导致美元遭遇兑付危机。

所以,美国的这场大通胀,一方面是货币超发,另一方面是货币的信用锚出了问题。后面这个因素更为根本。

但要注意的是,美元遭遇信用危机,并不代表着美国国家信用出了问题。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美元不是信用货币,不是用国家信用兜底,而是用黄金兜底。所以,美国的国家信用还在,美国的经济实力还在。只要沃尔克重新建立了新的货币体系,美元信用危机一解除,通胀率下降,价格重新发挥作用,美国经济自然就会复苏。

那么,沃尔克是否重建了货币体系呢?

沃尔克的主要贡献是提高利率抗击通胀。这当然是建立美元信用的关键。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沃尔克亲自解体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他担任美联储主席后又亲自重建了美元货币体系。这个体系就是信用货币体系和浮动汇率体系。由于美国的国家信用还在,经济力量还在,美元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税收为兜底,主要是把货币发行量降下来,美元自然就能够恢复强势地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里根改革的作用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并且,由于减税法案通过后,当时的财政赤字还是一直上升,里根政府很快就降低了减税的力度。减税不如预期和赤字增加,成为了很多人攻击里根改革的重点(并不符合逻辑)。

但是,我们不能否定里根改革的作用,尤其不能否定减税和放松管制的作用。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是里根彻底改变了政府经济政策的思想,扭转了干预主义,这是极为关键的。里根看起来好像什么也没有干,但恰恰如此,政府无为而治,通过减税和放松管制,让权力下放给市场,让更多资本回流给市场,让企业家更有为,这就是里根改革最大的贡献。当然,政府也并不是什么都不干,只是少干预经济。

在里根之前,受二战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政府管控物价,管控产业,推行产业政策,财政刺激,这些行为都是极为普遍的。尼克松、福特和卡特都采取了管控价格的方式应对通胀。但在里根之后,大量干预主义政策消失了。所以,里根开启了自由主义。这是非常重大的贡献。

信息技术中的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都是二战后军用技术民用化的一部分。有没有里根改革,这些技术都在,这些技术的市场化、民用化都会推进。但是,里根改革推行自由主义政策,释放了经济活力,让更多资本投入到信息技术之中,给创业者、工程师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创新空间。所以,里根改革给信息技术革命提供了制度环境,加速了这场技术革命。

总结起来,里根是幸运的,也是有实力的。他坚定地扭转了政策思想,坚定地支持了沃尔克抗击通胀,最后幸运地与信息浪潮走在了一起。

里根改革与沃尔克革命有没有共同点?其实,二人共同做对了一件事情:重启市场。沃尔克通过高度紧缩的政策,重建美元的信用,强力抗击通胀,让价格回归正轨,让自由价格发挥调解、分配与奖惩作用,市场自动重启;里根供给侧改革,通过减税和放松管制,让更多的权力和资本回归市场,让价格来配置更多资源,激发企业家、工程师、科学家的创造力。

从里根改革和沃尔克革命中,我们至少获得以下经济学遗产:一是经济增长源自供给端,而非需求侧,政策旨在释放供给端的创造力,推动技术进步、制度与知识创新;二是要素自由流通,市场配置效率才能最大化,价格来配置资源不仅高效而且正义;三是货币信用和价格稳定在宏观经济政策中占据首要位置,通胀和资产泡沫都是经济的杀手。

里根改革开启了长达几十年的经济增长,这轮经济景气周期崩溃于2007年次贷危机。此后,美国经济长期低迷,陷入低增长、高债务、低通胀(实体)、高泡沫(金融)的陷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好的,本讲就到此结束,请进入下一讲《10 | 货币时代:失衡的全球秩序》。

课程目录

01 | 北美独立:共同的历史叙事

02 | 百年基业:美国的金融基石

03 | 西进运动:完整的国家版图

04 | 镀金时代:崛起的工业经济

05 | 寡头风云:撕裂的社会形态

06 | 经济危机:新政的干预主义

07 | 超级帝国:战后的景气周期

08 | 滞胀危机:艰难的经济困局

09 | 里根改革:复苏的自由主义

10 | 货币时代:失衡的全球秩序

扫描下方二维码

学习音频课程《美国经济简史》

加入智社终身会员

学习

100门音频课程 + 100本经典解读

苹果用户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购买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智本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泓杨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