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老龄化”社会,如何认识老人的价值

2022-01-19 01:08:19 新京报 

■ 专栏

若祖辈自愿照顾孙辈,公共政策应予以肯定和支持,反之则要尊重其“说不”的权利。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称,2021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占全国人口的14.2%。这表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从出生人口仅106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少子老龄化”特征明显。

在此背景下,不可否认的是,老年人如今早已成为家庭照料的主要承担者。有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为“影子红利”,认为老年人通过帮助子女进行隔代抚养,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其实也是一种生产。实际上,无论是“影子红利”还是“隔代照料也是生产”,都涉及如何积极看待老年人口,以及如何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的社会价值。这在应对“少子老龄化”的背景下尤为重要。

对“少子老龄化”并非无计可施

可以肯定的是,从今年开始,我国将会经历最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而人口发展具有滞后效应,很多人口效应需要数十年后才能体现出来。“三年自然灾害”后,我国人口出生率经历了报复性反弹:1963年出生2934万人,1962年也出生2451万人。而从今年开始,这一代人将依次进入60岁,这决定了我国未来二三十年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

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适应和应对“少子老龄化”的社会现实。虽然这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冲击,但绝非无计可施。

首先,必须积极看待老年人口,充分发挥长寿时代老年人的人力资本红利和健康红利。此前,关于开启延迟退休年龄制度安排的话题引发争论。有人担心,推迟退休年龄可能加大年轻人的就业压力。而另一些人则从祖辈照顾孙辈的角度,对延迟退休心存忧虑,认为长辈延迟退休后,没法带孩子,将导致年轻人更不愿意生孩子。

其实,退休年龄制度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也是两难:既要有社保税收收入,也要保就业,尤其是年轻人的就业。因为,截至2021年,我国劳动力总量依然很大,16岁至59岁人口为88222万人,并未进入劳动力短缺阶段。

但快速的“少子老龄化”进程将是必然趋势。随着老龄人口人力资本禀赋的改善,低龄老年人多有社会参与的意愿。应在尊重其意愿的前提下,助其实现社会参与的意愿。而在合理范围内撬动长者的人力资源,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变老龄化的挑战为机遇。

为“隔代照料”提供支持,理所应当

其实,在托育服务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服务质量无保的现实情况下,祖辈已自发地成为我国婴幼儿照料的主体人群。“隔代照料”无疑可以将低龄人口从家务中释放出来,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增加社会生产效率。因此,无论家庭还是社会,都必须承认、支持“隔代照料”。

但“隔代照料”必须做到:去义务化,承认其社会价值;去无偿化,给予照料者适度的经济补贴;去经验化,加强对照料者的培训;去疲惫化,为照料者提供社区喘息服务。更重要的是,“隔代照料”必须是祖辈的自愿选择,而不应将其视为一种责任和义务,形成道德枷锁。若祖辈自愿照顾孙辈,公共政策应予以支持,反之则要尊重他们“说不”的权利。

上世纪80年代,欧洲多国陷入“低生育陷阱”后,开始采取各种鼓励生育措施,日本和韩国也在新世纪前后开始实施相关促进政策。而当前我国致力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因此,为“隔代照料”提供支持理所应当。

此外,不能忽视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身体的各项机能将加速退化,总会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需要社会与家庭的照护。因而,老年人自身各项权益的保障已刻不容缓。如我国目前正在推进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适老化改造等,都是国家层面的积极努力。

人人都会变老,家家都有老年人。无论“影子红利”考虑,还是“隔代照料”设想,家国社会都要致力于让具有不同特征的老年人得其所愿、各获其美、美美与共,这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

□杨菊华(人口学者)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xjbpl2009@sina.com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