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中国实现低碳高增长需要技术、金融和制度安排的力量

2022-01-11 17:14:06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月11日电 题:中国实现低碳高增长需要技术、金融和制度安排的力量

作者 朱民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IMF原副总裁

碳中和是天下大势,它将在很长的时期深刻地影响人类未来,也在剧烈地冲击着当下。从能源生产再到消费,加上体制改革,其影响是全方面的,所以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急剧增加的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生存造成巨大影响,这些都有着明确的事实依据,因此推动实现碳中和越来越明确地成为全球共识。

现在,碳中和已经变成全球竞争新的制高点,它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面临最大的一次整个生产方式和规则的变化,而且它是一种无限的投资机会和技术变化的机会。规则制定的竞争是全球碳中和竞争中很重要的方面,我们在开启一个未来新世界的经济生产社会发展的规则和规律。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当然不能置身于潮流之外,而是要积极参与,因此我们做出了“双碳”目标的重大承诺。目前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已经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列第一,人均排放全球第二,但是仍远低于美国。尽管我们相比欧美有着后发优势,沉没和重置成本相对较少,但是用30年时间实现碳的净排放为零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更为严峻的挑战在于,中国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在双重约束下,中国该怎么办?中国要想实现破局,需要大力发展低碳或零碳的绿色技术和产业体系,同时实现高生产率,这个过程中要依靠“技术的力量、金融的力量和制度安排的力量”。

实现碳中和有两个抓手,第一是能源革命,第二个是金融先行。

能源革命方面,第一个路径是能源的电气化,一次能源到二次能源;第二个路径是终端的使用全部电气化,而不是烧煤;第三个是节能提高效率,这主要是科技的力量;第四个是碳汇,增加植被绿化抵消碳排放。中国作为全球第一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减煤去煤”将成为关键,国家已经制定了清晰的技术路径。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光、风、核、水、生物质等非化石能源发电技术,以及氢能和抽水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技术。当前中国的新能源生产已经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光电、风电的生产成本下降得非常快,第二阶段的挑战在于解决储能和配送这两个根本问题,让落地的消费成本降下来。

能源变化会全面重塑中国的经济。绿色变局下,交通、化工、建筑、农业等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长期低碳转型会推进中国发展范式的变化和科技发展。我们通过深度脱碳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发展科技和创新,其实是用数字化和电气化来推动脱碳,用清洁低碳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形成全新的能源体系,用新能源体系支撑完全新的工业体系。这需要整个体制机制的改革,需要碳市场等的发展,为长期低碳的转换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从煤的变化逐渐形成了推动整个生产体系的变化,推动整个消费产品的变化,然后推动整个技术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制度、政策、市场都特别重要,我们希望借此能够形成中国零碳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其中变化最根本的力量是科技,能源的变化倒逼科技创新走在前面,新的能源和新的技术提高能源效率。

同时新技术的研发、新产业的培育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碳中和的第二个抓手就是金融先行。能源先行和金融先行是联在一起的,能源动金融动得更快,能源价格的波动都是跟金融相关的。

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13.92万亿元,居全球第一位。然而,即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中国未来30年的绿色产业新增投资需求高达上百万亿元,而当前我们的绿色金融仍以银行贷款为主,需要吸引更广泛的投资主体参与进来。

除了增量投资,金融行业还要在碳中和过程中做好存量的管理。实现碳中和会重新定义资产价格,高碳的资产价格会下降,低碳的资产价格会上升,甚至是出现泡沫,在价格挑战过程中,整个金融资产的存量会发生根本的变化,重塑国家、产业、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需要做好转型风险管理。

此外,实现碳中和还会引起大宗商品的价格上升和结构变化。碳中和对铌、锂、镉、铜的需求越来越上升。据我们统计,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已经累计价值达到GDP的2%,这是一个巨大的成本,也是财富的转移,财富从制造业生产和消费走向资源的生产。大宗商品在二十年以前是互相独立的,十年之前因为金融化,所有的大宗商品包括粮食跟着石油的价格走,现在我们发现所有大宗商品的价格跟着稀有金属的价格走。碳中和急剧提高了稀有金属的需求和价格,这就需要金融进行稳定和支持。目前碳的价格发现存在高度不确定性,这也需要金融衍生产品的介入,基于市场规则进行碳定价。在国家层面,我们的金融部门还要构建与碳中和一致的中国模式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并积极参与重塑碳中和框架下的全球风险管理系统。

碳中和的长潮将连绵不断,在这长潮之上,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竞争一定会不时掀起拍天巨浪。中国未来模式的选择,第一步是煤炭革命,能源革命,去煤减煤给整个工业经济制度带来根本的变化,整个过程中数字化和科技进一步发展,最终是金融支持和引领发展,并管理潜在的金融风险。人类有史以来从未发生过如此规模巨大,如此覆盖一切、穿透一切,如此完美的自我革命和自我颠覆。所以,拥抱碳中和,拥抱未来,你别无选择。(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泓杨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