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扬暴力、灵异,剧本杀不能玩得没底线

2021-09-24 01:13:24 新京报 

■ 社论

就剧本杀庞大的产业规模来说,监管的步伐要跟进,行业自律也不可忽视。

“剧本杀”“密室逃脱”“沉浸式体验馆”……这些名字对都市年轻消费者而言都不陌生。近年来,作为一种有剧情、参与式的线下体验游玩项目,剧本杀不仅让参与者感到愉悦和放松,也因其团队属性而成为年轻人喜欢的社交方式。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线下“剧本杀”实体店数量估计有3万家左右。

不过,蓬勃发展的行业景象中也暴露出野蛮生长的特性。一些商家为了吸引玩家参与,在游戏内容、场景设置等环节宣扬暴力、灵异,有的剧本杀场馆还把“棺材”搬进了店里。

在年轻人线下社交模式单一、面对面交流匮乏的当下,剧本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都市社交的痛点。把青少年从网络社交尤其是网络游戏中解放出来,参与一些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又能扎实促进彼此感情的活动,确实具有一定意义。然而,当前流行的剧本杀行业本身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相应的监管规范和审核机制不健全,甚至付之阙如,其内容和运作模式更是泥沙俱下,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的负面作用不容小觑。

剧本杀场馆本身属于娱乐场所。众所周知,监管部门对未成年人进入线下娱乐场所有着严格限制。而当前线下“剧本杀”实体店大多并未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甚至参与剧本杀游戏的不少就是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任何面向未成年人开展的游戏,都要保证内容健康,不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心理产生误导。

一味宣扬暴力、灵异、“伪科学”内容,为了剧情丰富无所不用其极,显然触碰了内容健康的底线。剧本杀场馆中的一些恐怖道具,连成年人看来都不寒而栗,何况分辨能力欠缺、心理承受力有限的未成年人。

目前,市面上的剧本类型五花八门,带动了相关创意人士的就业。就此而言,剧本杀场馆不是普通的餐馆、饮品店,而是输出和传播内容创意的实体门店。就目前剧本杀庞大的产业规模来说,监管的步伐当然要跟进,行业自律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具体监管方式上,可以与剧本杀版权保护结合起来。目前,一方面,由于缺乏行业规范,剧本杀创意的抄袭模仿之风盛行,侵蚀了踏实创作者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剧本杀没有影视剧那样的发售机制,因而导致内容审核缺乏标准规范。另外,相应的行业协会应及时建立,在行业准入门槛、场馆建设等方面也要明确标准,并据此建立起完善的行业评价体系。

总之,只有将剧本置于一个统一的篮子里,才能既保护创作者权益,又明确内容生产的制度边界,让行业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此外,行业经营者也不能疏忽对参与者年龄的辨别。对于未成年玩家,经营者要提供积极健康有益的剧本场景,让未成年人在娱乐放松中健康成长。需要明确,任何宣扬暴力、灵异,甚至存在大尺度实体道具的剧本杀项目,都不应该对未成年人开放。这是经营者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促进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今,内容文创产业四处开花,剧本杀的兴盛,也是文创产业整体繁荣的缩影。事实上,每一种文创类型,不管是外部舶来品,还是本土原创的成果,都要基于本国国情和文化价值。

在引导剧本杀行业发展时,也要倡导发扬优良传统文化,不妨尝试将中华古典文化之美与新潮游玩方式结合起来。近年来,将博物馆“神秘、多元素、古老”的特色属性与剧本杀故事相结合的“博物馆剧本杀”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这种寓教于乐、输出高雅文化的项目,才是剧本杀行业应当追求的方向。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