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中国经验

2020-10-16 07:19:07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祝嫣然

  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将如期实现。

  回顾40多年来的大国扶贫之路,中国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道路,也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

  展望未来,脱贫摘帽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国家将推动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脱贫摘帽地区走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

  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有90%以上的贫困县摘帽,95%的贫困人口脱贫,近一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今年,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啃下最后的硬骨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总攻。

  虽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完成任务增加了相当难度,但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多次强调,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不改变,现行扶贫标准不改变,今年这些贫困县脱贫摘帽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扶贫道路

  回顾中国的扶贫之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邢成举说,中国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扶贫工作开始于改革开放阶段。从1978年开始,中国扶贫工作至今已走过了40多个年头,在如此长时段的扶贫开发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扶贫开发道路,这也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对于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总结为五个“坚持”: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不断出台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政策,为大规模减贫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坚持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开展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针对特定人群组织实施妇女儿童、残疾人、少数民族发展规划;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在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普惠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对贫困人口实施特惠政策,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2015年精准扶贫战略正式开始在全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核心是要实现四个精准,即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改变过去扶贫工作“大水漫灌”和“撒胡椒面儿”的做法,也避免扶贫资源分配中的精英俘获,从而确保扶贫资源能够精准地与贫困个体对接,帮扶措施能够切实有效,确保扶贫利益能够落实在扶贫对象身上。

  2015年,中国做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解决。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中国提出了“五个一批”的工程,分别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和社会兜底脱贫一批,即针对不同贫困个体的不同致贫原因形成有针对性的扶贫举措,从而做到“真扶贫”和“扶真贫”。

  邢成举表示,精准扶贫战略的出台是经济发展减贫效应递减的必然要求,只有更加精准的扶贫工作才能克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精准扶贫是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提升国家贫困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中国在扶贫的长期探索中,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在具体的实践中,各个地方也探索出诸如产业扶贫、易地搬迁、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等各种扶贫政策和做法。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周跃辉表示,产业扶贫既是促进贫困人口较快增收达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利器”。

  周跃辉认为,通过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把贫困户有机纳入到产业发展中,不仅让贫困户分享到产业发展成果,拓宽了增收渠道,更极大推动了稳定脱贫的实现。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史志乐表示,在政府、社会、市场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的多元贫困治理格局中,脱贫攻坚工作仅仅靠国家无偿投入和党政机关的帮扶已远远满足不了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必须整合各类扶贫力量,形成扶贫开发的整体合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近年来,中央企业成为扶贫的重要力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探索创新精准扶贫模式。

  2016年,中央企业出资成立了央企扶贫基金,通过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带动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经过三次募资,央企扶贫基金目前共有103家中央企业参与出资,规模达到314.05亿元,为基金产业扶贫提供了强大动力。

  其中中交集团对口帮扶云南怒江州泸水市、兰坪县、福贡县、贡山县和新疆英吉沙县,这5个县(市)均属于“三区三州”,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投资建设的2.5亿元怒江渡口大桥和福贡木尼玛大桥,将切实解决3万多易地搬迁安置人员的出行问题。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到今年年底,中国将进入一个没有绝对贫困的时代,但贫困人口在统计上的消失,绝不意味着农村贫困的终结。

  “我们的扶贫工作将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但是扶贫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阶段性与复杂性等内在特征,均要求我们在持续的扶贫实践中不断推动扶贫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让中国扶贫道路成为国际减贫道路上的耀眼明星,为全球减贫事业继续做出新的贡献。”邢成举说。

  2020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贫困状况将发生重大变化,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抓紧研究制定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意见。

  今年6月,部分省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工作座谈会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表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要以消除绝对贫困为新起点,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确保平滑过渡。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建立健全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推动脱贫摘帽地区走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