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骑牛

2020-08-13 10:10:43 和讯名家 

  各产业领域实现要素与市场的融会贯通,“内循环”将带来新商业模式和新运转效率的出现,对应着产业升级新趋势。

  戴康/文

  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政策指引,也将成为资本市场映射的产业趋势。“金融供给侧慢牛”的主线更清晰:泛化的自主可控“内循环”。

  为何强调国内大循环?三大成因:内循环是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基础;逆全球化也在倒逼“内循环”;“内循环”锻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国内大循环的四个环节分别是: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内循环是促进要素与资源在四个流程中减少摩擦、激发活力、提升效率,最终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生产环节补短板、锻长板,实现供应链稳定性与竞争力。锻长板需要稳固既有优势:发挥成本优势,进一步降低低附加值产品对外依存度:把握国产替代良机,布局产业链各环节,提高系统稳定性。补短板主要着眼于技术攻关,通过信创提升产业链向高层级跃迁。在此过程中注重“两新一重”,生产提效赋能。其次,分配环节重公平。主要有两方面:完善城乡资源配置,可实现公共资源合理公平分配与城乡间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完善收入分配体系,推动个税改革,缩小贫富差距,进一步营造公平环境。第三,流通环节提效率。打造区域增长极,带动经济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提升效率。第四,消费环节扩内需。利用人口基数优势,引导外部优质消费回流,拓展哑铃消费。

  内循环围绕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展开。

  第一,“劳动力内循环”平衡公平与效率。具体有两种路径:一是缩小贫富差距,强调收入分配公平性。二是用城市化加速人口流动。第二,“土地内循环”释放消费市场活力。一是加速农村土地流转,二是严控城市房价。第三,“资本内循环”调优产业投资结构。一是用国资改革解决地方债务危机,二是股权融资扩容,将资本引流实体经济(尤其自主可控领域)。第四,“技术内循环”构建新型发展增长极。通过供应链补短板、科技赋能打通技术要素内循环,是下一阶段提升生产效率和发展质量的最重要线索。首先是在技术领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补科技短板,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其次在传统的产业领域,要提升传统产业的价值链层次补短板,最后是在新兴领域,加速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增加有效供给、刺激新生需求。第五,“数据内循环”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一是要在技术和物理上可行,完善数据内循环的技术支持及物理畅通,其中新基建是重要突破方向。二是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完善。三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智能驾驶、在线医疗、数字金融、智慧城市等场景将会成为重点的发展方向。

  随着四个环节、五大要素“国内大循环”的逐步构建,中国将形成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六大领域的投资机会值得把握。各产业领域实现要素与市场的融会贯通,“内循环”将带来新商业模式和新运转效率的出现,对应着产业升级新趋势。

  六个“内循环”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包括——消费内循环:在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下,实现消费的品质与升级(免税、国潮、电商、游戏);制造内循环:产业升级和高端制造带来制造业ROE的抬升(军工、新能源、机器人);科技内循环:科技补短板中的自主安可具备更强的爆发力(半导体、生物医药、云计算);投资内循环:“两新一重”扩大有效内需(新基建:IDC/工业互联网,老基建:建材、重卡、工程机械);服务内循环: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第三产业规模和利润率(医疗服务、社会服务、物业、快递);金融内循环: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提升经济运行效率(金融IT、头部券商)。

  (作者为广发证券(000776,股吧)首席策略分析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市场周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