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现“零新增”,疫情防控仍不能麻痹大意

2020-07-08 01:00:56 新京报 

北京论坛

零新增、零报告不等于清零,更不等于零风险,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这是过往疫情发展规律所给出的重要启示。

北京疫情防控迎来好消息。7月6日0时至24时,北京无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治愈出院病例4例;无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

这是北京新一轮疫情发生26天来,首次实现确诊病例零新增。在高考之日传来这样的消息,对所有考生和家长不啻为一种鼓舞。这更表明此轮北京疫情防控取得卓著成效,可以说,北京经受住了这一轮的疫情“大考”。

从首次降至个位数,到连续数天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再到实现零新增,积极变化的数字背后,是北京为疫情防控所作出的巨大努力。不过,无论是基于此前的防疫经验,还是响应常态化防控要求,首次出现确诊病例零新增,都不意味着此轮防疫就“大功告成”,更不意味着可以盲目放松警惕。零新增、零报告不等于清零,更不等于零风险,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这是过往疫情发展规律所给出的重要启示。

事实上,北京此轮疫情就是在56天“零新增”之后出现的。另外,目前仍有31名无症状感染者在观察中,这还不包括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尚待排查和确认。而即便6日实现了零新增,但这并不意味以后一定就是零新增,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知。

正如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所说,尽管北京此次疫情“很快就要清零”,“但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掉以轻心,越是不能松懈,因为一两个病例的遗漏都会造成新的疫情发生。”

越是到曙光初露之时,越要稳扎稳打,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继续守住来之不易的阶段性成果。应该看到,防疫常态化本身就要求随时保障对疫情防控的高度响应能力。

尤其是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更要持之以恒落实好必要的防控措施,避免出现真空和盲点,让防控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掉链子”。对于重点环节,更要严格落实好科学、有效防疫的要求,防范“意外”情况的发生。

与此同时,防疫形势出现好转,也要避免社会防疫心理的懈怠。防疫部门此前就提醒,目前疫情感染特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症状多样、不典型,不易引起重视。这要求市民对于身体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及时报告,尽力将可能的风险降到最低。

还要看到,随着疫情防控战线拉长,社会各方面的承压都面临持续考验,对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有更科学的动态平衡,这为精准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确诊病例零新增的到来,对疫情防控这场“大考”来说,只是一个节点,而非句号,“考试”仍在进行之中。认识到这一点,在防疫措施和社会防疫心理上,都要警惕“见好就收”的放松倾向,真正以沉着、严谨的心态和行动继续答好防疫这张考卷。

□重舟(媒体人)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