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有关情况。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田祖荫表示,教育部就“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连发2个通知,要求今年底以前必须完成这项目标任务,作为一项硬任务,要求各地开展自查,下半年大概9、10月份将组织实地检查督查。
会上,有记者提问,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能否介绍一下目前让教育督导“长牙齿”的工作进展。
田祖荫表示,教育督导“长牙齿”是中央领导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提升新时代教育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中办、国办今年2月份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个文件为促进教育督导“长牙齿”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他说,目前,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贯彻落实这个文件来开展的,教育督导“长牙齿”的工作进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通过建章立制“长牙齿”。教育部已经把修订教育督导条例列入了今年的年度工作重点,国务院教督办已经根据部领导指示制定了工作方案,组建了专家队伍,提出了基本思路。对目前尚未出台地方教育督导条例和办法16个省份印发了督办单,要求他们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
第二通过正确履行职能“长牙齿”。 “长牙齿”不是抽象的,必须体现在机构的相对独立和职能的准确履行上,目前已经做出专门的部署,要求各地比照中央的做法,组建新的教执委。现在国务院的教执委包括13个单位,其中中组部、中宣部都加入进来了,体现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我们要求地方也比照这个组建新的教执委,同时要设立总督学和副总督学。在具体工作中,最近做了三个动作,均是“长牙齿”的直接体现,一是对2019年省级政府履责督导的6个省份一对一发出了督导意见,要求他们对发督查发现的问题一一整改,7月底以前报整改结果;二是就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连发两个通知,要求今年底以前必须完成这项目标任务,作为一项硬任务,要求各地开展自查,下半年大概九、十月份的时候,将组织实地的检查督查。三是对31个省区市政府和新疆兵团办公厅发出督办函,要求对照2020年要交账的各项事业发展目标和重大项目任务,制定施工图路线图。
第三是通过加大问责力度“长牙齿”。十次督查不如一次问责。中办、国办的文件从督导的报告、反馈、整改、复查、激励、约谈、通报、问责等8个方面,提出了一整套的制度,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目前就根据这8条要求,制定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希望通过这个办法把这些要求一一落实落地,初稿已经出来。
近期将广泛征求社会各方的意见。
第四是通过提升队伍素质“长牙齿”。教育督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各级督学的水平决定了教育督导的工作水平。目前已经按照国家督学管理办法,对国家督学进行了换届,新组建了十一届国家督学,十一届国家督学的标准就是“讲政治、敢担当、懂教育”,聘请了200名国家督学;同时组建了包括总督学顾问、国家督学顾问、国家特约教育督导员在内的国家督学队伍体系,对各级地方督学的配备,也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正在一一落实。
治“教师工资低于公务员”,约谈也是督促
建设教育强国、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没有对教师待遇的务实保障,一切都将成为“空谈”。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在2018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2009年修订的《教师法》中写得明明白白。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就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公务员的问题,约谈了3个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
对于教师待遇的“硬标准”,不仅相关法律早有“硬要求”,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一些条例、规定,也不断重申并敦促落实。去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发文再次强调,坚持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但规定和要求再多,执行才是关键。揆诸现实,落实教师的法定待遇,尤需“动真格”,而福建约谈三地主要负责人,就不啻为一种积极示范。
就整体的教师工资状况来说,这些年当然有明显改善。像去年深圳就出现了年薪30万招聘教师的现象。但衡量一个社会的教师工资水平,要遵循木桶原理,应把更多精力放在“保底”上。因为,仍有不少地区教师法定待遇并没有完全落实,甚至一些地方还发生过教师讨薪现象。
有现实为证。去年末,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黑龙江、陕西、河南、云南、重庆市申报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检查发现,诸如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未全面实施、工资收入不低于公务员缺乏长效保障机制、工资待遇尚未全面落实等问题,仍普遍存在。以此可以想见,其他一些地区的情况可能更严重。而像福建属于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东部省份,也存在教师工资水平未达标情况。这都表明,全面落实教师法定待遇,有着相当的现实紧迫性。
教师平均工资标准已提出多年,一些地方至今没兑现,很难说都是财力不足的客观原因。特别是当前人均GDP已突破一万美元,教师工资水平,愈发考验的是各地对基础教育的“主观”态度,即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要知道,前些年,不少地方还有过义务教育经费被挪用的情况。这背后的共同原因就在于,义务教育经费和教师待遇的保障,在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安排中,并未获得优先级。
或源于此,前不久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结合当地实际,于2020年上半年对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落实情况组织督导检查,对政策落实不到位的,要采取约谈、问责等多种措施督促整改。这意味着,教师待遇能否落实,将直接与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挂钩。这对改变一些地方对落实教师待遇动力不足、行动不快的局面,可谓抓住了“牛鼻子”。
教师工资待遇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国、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没有对教师待遇的务实保障,一切都将成为“空谈”。早在201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这件事不能再耽误了,一耽误就是一代人,必须加快推进”,新京报彼时也刊发评论呼吁,“落实‘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别再耽误了”。
福建如今的约谈举动,无疑是解决教师待遇落实不力的实招。而在约谈之后,下级政府也该拿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和落实方案,对于约谈后仍未落实到位的,该问责的问责,该整顿的整顿,确保教师法定待遇不再是“空谈”。而福建之外,我们也期待各地都能真正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魄力和行动,让“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法定条款,没有例外、不打折扣地落地。(综合自中国经济网、新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