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苹果将撤离中国拥抱越南,是不信任还是迫于无奈?

2020-05-12 10:55:48 和讯名家  双叶财经

  关于苹果要撤离中国,将生产线逐步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的印度越南这些消息一直都有,但这么久过去了,苹果公司迟迟未有动作,大家一度以为这就是“狼来了”的故事。但近日,苹果公司有新的动作,原计划发布的新品Airpods因全球疫情影响产业产业链供应能力将延迟发布。

  受疫情影响延迟发布新产品并不稀奇,这则报道的重心在,苹果将把约30%的基础版AirPods,大约 300 万部至 400 万部产能转移至越南的工厂进行生产,也就说,苹果公司正在计划将Airpods生长线搬出中国。

苹果将撤离中国拥抱越南,是不信任还是迫于无奈?

  为何说这则消息太过沉重,因为它对我国影响力非常之大。我们都知道,苹果公司的产品生产线主要集中在富士康,富士康营收超七成集中在五大客户身上,而苹果是其最大客户,富士康内陆就业员工数超过100万人,所以,只要苹果正式开始撤离在内陆的生产线,那这100万人就业都将受到影响。

  有人觉得我们有点夸大苹果对中国民众的影响,因为富士康一直被称作血泪加工厂,苹果公司没有其他公司慷慨,给予富士康的加工费非常低,即使大面积撤离,影响不会如此大!

  这其实是两个概念,前者我们讲述的是职业保留问题,而后者涉及到的是职业价值问题。不管苹果公司如何抠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富士康确实依附苹果公司存活,为了留住苹果公司这个大客户,富士康在越南、印度等地花巨资建设了自己的加工厂,这其中不乏苹果公司的明示暗示。

苹果将撤离中国拥抱越南,是不信任还是迫于无奈?

  一旦富士康承接了苹果公司生产线的转移工作,那么内陆工厂人员就不再需要那么多,降薪、裁员是一个低端制造业在面临业绩不佳时常用的手段,而又直接关系的这100万人,无一幸免都会受到影响,在我们看不见的上下游企业中,又有多少人会受到影响呢,这个损失不可估量。

  咱们现在不妨做个小小的假设,假设苹果将生产线撤离,富士康顺势裁员,我们将失去什么?首先流水线上的工人会失去工作,失去工作后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后消费降级,消费品行业受到影响,企业收入减少,纳税金额降低,当地财政收入相应减少,财政收入减少后政府会相应缩减开支,进一步影响部分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和人员薪酬较少,经济萎缩不前,形成一个死循环。

苹果将撤离中国拥抱越南,是不信任还是迫于无奈?

  有人说,苹果这么做不道德,一直赚着中国人的钱,现在却连压榨也嫌弃成本太高要离开,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但能怎么办,苹果公司是全球科技最强的企业,他拥有最终话语权,能够决定自己去留问题,根本不会顾及生产线上工人死活,加速撤离中国,苹果也有自己的苦衷:

  首先,最近中美关系高度紧张,苹果公司不得不防。苹果是一家美国公司,生长线却高度集中在中国,特朗普总统一直呼吁企业撤离中国,而最近的中美关系因为疫情因素,比之前更加紧张。原本将一家公司的供应链全部集中在异国他乡就存在巨大风险,万一真遇上个什么事,一家公司也抵抗不了一个国家,苹果公司随时可能崩盘,出于这一点,苹果公司不得不为自己做好两手准备。

苹果将撤离中国拥抱越南,是不信任还是迫于无奈?

  其次,资本逐利驱动。公司成立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追求利润最大化。中国虽好,但这些年,人工成本却一直呈现增长趋势,而隔壁越南、印度却在人工成本上具有极大吸引力,加之当地政府有意招商,给出的税收优惠也极具诱惑力,资本家的本性暴露无遗。

  不管苹果公司出于何种目的要作出撤离中国的决定,我们还是要从这件事中意识到几点:

  首先,正视外资企业对中国的影响力。不管大家承认与否,外资企业来华设厂投资对当地经济确实有影响,而无形之中,我们也会对外资企业形成依赖,如何掌握这个依赖程度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一旦两者关系发生变化后,我们在这场变动中的地位。

苹果将撤离中国拥抱越南,是不信任还是迫于无奈?

  其次,加强自己国家相关产业建设迫在眉睫。关于苹果生产线撤离这事,每一次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巨大不安社会情绪,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缺乏自己的品牌衍生出的就业能力。国产手机这几年发展很快,但和苹果比起来,却还是隔着很长一段距离,就连华为老板任正非也公开承认自己使用的是苹果手机,要知道,现在的华为,在中国的地位有多高,华为老板居然还在使用苹果手机,这就证明,在专业的人眼里,华为和苹果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苹果生产线撤离中国拥抱越南这事,咱们无法阻挡,但是真心希望,大家能从中认清一些事情,盲目自大并不能拯救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改变和强化自身,才是当务之急,苹果此举,对中国来说也是一次机遇和挑战。

(责任编辑:彭立睿 HF019)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