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疫情冲击就业,我们该如何应对?——江海证券债券专题2020-4-5

2020-04-05 14:03:15 和讯名家 

  主要内容: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企业复工复产一再推迟,经营陷入困境;因防控疫情需要,各地限制人员流动,众多围绕疫情的因素相互叠加,就业首当其冲。就业现状与疫情冲击就业的传导路经如何,又该如何应对?

  一、宏观就业情况概览

  就业人数总量较去年有所减少;第三产业崛起给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制造业自动化水平提升,相较以往相同情况下劳动力需求有所减少。第三产业吸纳了大批就业人口。2018年就业总人口7758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20258万人占比26.11%;第二产业21390万人,占比27.57%;第三产业就业35938万人,占比46.32%。对服务的庞大消费需求成为支撑第三产业就业的内在动力。

  私营与个体经济就业规模庞大,面对疫情的风险承受力低,其就业情况更应被关注。数据显示,2010年后私营与个体城镇就业人员占比从2010年的30%升至2018年的56%,经济结构变化,私营企业、外商与港澳台投资企业等经济形式蓬勃发展,但这类企业风险承受能力一般较弱,在疫情的冲击下,更大的自主性致使裁员可能性也较大。

  城镇人口就业行业集中于制造和建筑业;教育业、交通运输和餐饮住宿等行业就业同样具有重要地位。2018年,城镇人口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24.21%)和建筑业(15.7%)。这两种行业规模大,就业人数多,且从业务工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而教育行业就业规模也有10%,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分别保有约4.8%的城镇就业岗位,住宿餐饮业也有1.5%以上。总计拥有超半数的城镇就业人口的上述行业无一不受疫情的影响。

  二、疫情对就业的冲击

  消费遭受疫情重创,商家普遍面临困境。餐饮行业是受冲击最为严重的行业,资金压力和经营危机对于餐饮就业打击尤甚。交通运输业受疫情影响严重,节后春运客流同比下降82.3%,民航业2月亏损创记录,公路货运同样大幅减少。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空乘行业等就业前景和形势。旅游住宿业受交通限制、景区关闭等影响明显。电影业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影院累计损失票房约115亿元且仍未复工,相关就业会随部分电影院被淘汰而减少。

  出口受世界疫情影响,前景仍不明朗。中国2月出口同比(按人民币计)-16.6%,低于7.1%的预期。这样的情况归因于世界疫情形势的恶劣与全球生产停滞。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突破100万,粗略估计全球已有近一半的人口受到某种形式的限制。美国3月28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高达664.8万人,显示出史无前例的就业压力。

  三、未来政策如何应对

  保障经济总量增长。保就业与稳增长是一体两面,财政货币政策促进经济总量增长对保就业有正面影响。327政治局会议提到“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未来财政货币政策有望继续放宽。财政政策方面,提高财政赤字率至3.5%,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至3.5万亿以上,扩大减税降费规模;货币政策方面通过降准降息、降低存款基准利率、继续推动LPR改革,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均是待选项。

  产业政策扶持消费出口,关注中小企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对象。消费方面,目前出台的政策主要集中在鼓励汽车消费,发放消费券等,未来对家具、家电等其他重点商品消费的刺激政策有望跟进。出口方面,支持政策从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转向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未来在继续落实上述政策的前提下,政策重点应逐步转向提高相关企业竞争力。强化金融支持、加强财税支持、减轻企业负担、加大稳岗支持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小企业支持政策的重点。就业政策聚焦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群体重点人群。

  总的来说,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了冲击,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保就业,需要稳增长,通过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稳住经济总体增长水平;需要把握消费和出口这两大动力,刺激消费,保障出口企业生存,重点保障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更积极的手段促成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创业。加大政策支持,调动经济建设力量,才能更快更好使经济从疫情中走出,改善就业问题。

  受疫情影响,海外失业人数快速增长。美国3月首次失业救济申请人数合计突破1000万,约占非农就业人数的6.6%;社保数据显示,西班牙3月中旬封城以来已有约90万人失业(不包括至少62万的临时裁员),约占总就业人口的4%(若包括临时裁员,则这一比重上升至6.7%);法国劳工部长表示目前有400万法国雇员参加了政府针对新冠疫情危机而实施的“部分失业”计划,占法国企业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一。

  国内就业形势也并不乐观。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各地限制人员流动,企业复工复产一再推迟,经营陷入困境,导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就业首当其冲。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增至6.2%,比去年同期增加1.2个百分点。3月20日召开的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将稳就业放在六稳工作首位,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那么目前我国就业结构如何?疫情怎样影响就业?未来解决就业难问题又将有哪些政策上的应对措施?

  一、宏观就业情况如何?

  从三大产业就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多数。2018年就业总人口7758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20258万人,占比26.11%;第二产业21390万人,占比27.57%;第三产业就业35938万人,占比46.32%,且比重在过去几年不断上升。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动了就业结构的变化,二三产业作为就业主力的大背景下,制造业调整产能,提高自动化率,用工需求有所减少;而由于对人工服务的强需求,第三产业崛起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从就业的经济类型看,私营与个体经济就业规模庞大,面对疫情的风险承受力低,更应被关注。数据显示,2010年后私营与个体城镇就业人员数量和比重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30%升至2018年的56%,达24392万人;港澳台与外商投资单位就业人数基数小但有增长,2018年为2365万,占比5%。与之相对的是国有与城镇集体单位城镇就业人员比重下降,从2010年的近21%到2018年的14%,反映出经济结构变化下,大量劳动力被中小企业吸纳。扛风险能力低的民企裁员可能性更大,也使就业形势严峻程度加深(注:因近年国企股份制公司制改革,数据中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并不能完全描述国企的就业情况)。

  从行业分布来看,就业集中于制造和建筑业,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行业就业同样不容忽视。整体上看,城镇人口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2018年为总城镇就业人数的24.21%)和建筑业(2018年为总城镇就业人数的15.7%)。这两种行业规模大,就业人数多,且从业务工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除上述两大行业外,近几年教育行业就业占比持续增长至10%,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分别保有约4.8%的城镇就业岗位,住宿餐饮业也贡献了1.5%以上的就业。通常这些行业就业较为分散,考虑到疫情给服务行业就业带来巨大冲击,这些行业的就业情况值得重点关注。

  二、疫情对就业的冲击

  虽然“稳就业”措施相继出台,但全国大面积停工停产,限制出行,收入下降、外需减少,商品消费需求被抑制;服务消费减少对第三产业冲击最大,而第三产业占就业比重较高,疫情对就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增至6.2%,比去年同期增加1.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其中,全国主要就业人员群体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6%,低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0.6个百分点。换句话说,统计数据之外,25岁以下、59岁以上人口就业情况如何也可想而知,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疫情如何将压力传导至就业?分行业看来,与就业岗位所涉及的工作性质有关,受严重影响的主要是涉及人口流动与人口聚集的产业,可以从消费和出口两大需求出发考虑。

  (1)消费:遭受疫情重创,普遍面临困境

  餐饮行业是受冲击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关门歇业造成就业岗位不可避免的暂时流失。餐饮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标志性行业,与人民生活密不可分。新冠肺炎疫情自发生之始就与“吃”联系到了一起;再由于就餐需在人员密集场所暴露口鼻,使用公用餐具,不符合疫情防控需要,客流骤减。二月下旬北京企业评价协会“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受访餐饮企业关闭全部门店,90.4%受访企业疫情以来营收下降超8成。作为强依赖流动资金维持运营的行业,餐饮业现金储备欠缺直接危及企业生存。近2成企业(17.0%)流动资金支撑不足半个月,4成企业(40.4%)可勉强支撑1个月。加以90.5%的春节订单被全额退款,无疑是雪上加霜。随着复产复工的到来,餐饮业就业岗位在逐渐回归,但与之相对,一方面是招工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是报复性消费苗头带来的用工缺口,造成招工难。

  交通运输业受疫情影响尤为严重。铁路客运方面,节后(1月25日-2月14日)全国共发送旅客2.83亿人次,同比下降82.3%。货运受影响相对较小,但受疫情初期地方封堵,以及后期复工慢影响,公路运输也遭受打击,其特征是地区差异较为明显。航空业确遭重创,一方面是商务旅行出行需求下降,另一方面是国内国际航班主动或被迫减少,例如民航局为配合“外防输入”,宣布在3月29日实行“一司一国一线”政策。民航局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月份民航行业创单月亏损最大纪录,共亏损245.9亿元,其中航空公司亏损209.6亿元。对就业而言,航空公司如果受疫情影响倒闭或规模缩减都不利于该行业就业,尤其是对空乘人员的需求将会显著减少。

  旅游住宿业作为依靠出行的行业,同样受到疫情的冲击。疫情初期众多线上旅游平台修改了退改政策,宣布免费取消受疫情影响的行程订单,大量的退款会使得平台现金流情况受到进一步考验。景区方面,压力主要来自于运维费用和演艺人员疫情期间停工的支出。酒店业形势严峻,《疫情对全国酒店市场的影响分析报告》中73%的受访酒店提出人工成本负担过重(尤其是社保和公积金)。虽然中国饭店协会在报告中呼吁不要裁员,但还是可以看到诸如机器取代人工等降低人力成本的方案。

  电影文娱业在困境中挣扎,主要由于电影院仍在等待复工。电影院是最早一批相应疫情防控宣布关门歇业的文娱设施,已超两个月未复工。据TOP数据统计,疫情期间影院累计损失的票房约115亿元。这样的打击会淘汰风险承受能力差的影院,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

  零售与房地产行业方面, 1-2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20.5%(剔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 23.7%),汽车、房地产等耐用品销售同比增速更是下降37%、39.9%。高频数据显示3月销售情况仍不乐观,3月前三周乘用车零售和30城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降幅还是在40%左右。下游需求恢复速度慢于预期,行业面临着巨大的阻力,短期内供需动力不足,对行业长远发展和就业前景都带来挑战。

  (2)出口:世界疫情严重,前景仍不明朗

  在消费从困境中突围时,出口仍遭受世界范围疫情的冲击。根据统计,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突破100万,全球近一般的人口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如美国纽约州、加利福尼亚多州发布“居家令”,意大利采取“封城”措施。其中美国已经成为全球确诊人数最多的国家。作为全球产业链重要的下游消费需求国,疫情已经导致美国失业人数快速上升。美国劳工部3月28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达664.8万人,比之前一周的328万人增长一倍以上。失业人数增加、收入减少影响消费需求,对我国外需构成较大压力。除了全球外需减少给我国出口带来的压力,还存在跨国产业链供应不匹配现象。以高度依赖跨国合作的汽车产业为例,国内疫情严重时期,零部件工厂停产导致多家国外车企断供停产。当中国从疫情中恢复过来时,国际疫情日益严重,出口再次受阻。外贸外资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超过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1/4左右,但相关企业规模通常较小,抗风险能力弱,需要重点关注。

  三、未来政策如何应对

  保障就业是六稳工作之首、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必要条件,对完成“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疫情给就业带来的影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提出要“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要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分类指导,有序推动央企、国企等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做好“保就业”工作,后续政策着力点仍旧会是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的基础上着重拉动消费与出口,同时给予中小企业、重点就业群体更多关注。

  (1)保障经济总量增长

  “保就业”与“稳增长”是发展经济这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经济增速维持在较高水平,就业就不会差;如果要保持一定的就业,经济增速也不能太低。疫情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已经显现,一季度GDP增速出现负增长的概率大,虽然市场预期政府可能调低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但考虑到稳就业和翻一番的目标,后续经济增速不能太低。327政治局会议提到“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未来财政货币政策有望继续放宽。财政政策方面,提高财政赤字率至3.5%,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至3.5万亿以上,扩大减税降费规模;货币政策方面通过降准降息、降低存款基准利率、继续推动LPR改革,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均是待选项。

  (2)产业政策扶持消费出口,关注中小企业

  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之前我们所不能料及的。限制人口聚集和人口流动,消费受到明显冲击;全球生产停滞,出口严重受阻。结合前述分析可知,消费和出口关系着众多难以对抗冲击的中小企业和庞大的就业群体,保就业需要重点关注消费、出口需求,以及背后对应的中小企业,及时出台相应的帮扶政策。

  目前已经出台部分针对消费、出口的政策,但考虑到经济形势较为严峻,未来政策的力度和指向性还需进一步加大。消费方面,目前出台的政策主要集中在鼓励汽车消费,发放消费券等,未来对家具、家电等其他重点商品消费的刺激政策有望跟进。汽车刺激政策方面,中央层面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支持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减征收增值税;地方层面,佛山对购买“国六”标准车型的消费者给予补贴,杭州决定年内将一次性新增2万个购车指标。消费券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40多个地方政府推出消费券。出口方面,支持政策从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转向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鼓励外贸信贷投放,实施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融资支持、租金减免等举措。未来在继续落实上述政策的前提下,政策重点应逐步转向提高相关企业竞争力,鼓励加快外贸领域科技、制度、模式创新,完善国际营销网络体系,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减少贸易限制等。

  强化金融支持、加强财税支持、减轻企业负担、加大稳岗支持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小企业支持政策的重点。目前针对相关中小企业已推出的政策举措包括但不限于通过降息降准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信贷展期、续贷、减免逾期利息,延长符合条件企业的税款缴纳期限,减免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企业房租,降低用电成本、减免缓缴五险一金等。

  (3)就业政策聚焦重点人群

  就业政策还需关注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大局。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面对应届毕业生可能造成的就业压力,此前国常会决定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与普通高校专升本的规模,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募规模;引导用人单位推迟面试和录取时间,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2年户口和档案托管,按应届毕业生身份办理就业手续。人社部还表示今明两年将组织百万毕业生见习疏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人员素质,对企业开放见习岗位的,给予3-12个月的政策补贴。

  农民工就业前期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疫情限制人员流动,导致供需不对称,一方面是务工难,一方面是招工难,后期则转为下游需求下降,企业用工需求减少。目前人社部表示通过支持返岗复工一批(规模发送返岗务工)、帮助招聘录用一批、动员投身农业解决一批、鼓励重大项目吸纳一批、扶持创业带动一批、开发公岗安置一批,解决农民工返岗务工问题。其中,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得到了特殊政策的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6日发布消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冲击影响,发改委已经分批下达56亿元,以推进贫困地区以工代赈,增加短期就业岗位。据报道,工程包括建设基本农田、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小流域治理、草场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预计将吸纳约30万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的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参与工程建设。这对于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都有显著的作用。

  总的来说,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了冲击,对具有出行和聚集属性的行业尤甚。经济增长面临困境,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稳增长、保就业,需要政策和市场力量齐发,稳住经济总体增长水平;需要把握消费和出口这两大动力,刺激消费,重点保障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更积极的手段促成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创业。从政策上看,需要更宽松的货币政策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降低企业成本,改善企业现金流;需要更积极的财政政策,精准助力企业纾困,刺激居民消费,稳定市场信心。只有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协调联动,才能调动经济建设力量,更快更好从疫情中走出,改善就业问题。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屈庆债券论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