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李长安在和讯微博表示:“统计局的发布会又成了数据证实会”。[详细]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统计数据的泄密不止一次地发生。统计局公布2010年度经济数据的前一天,有不少网站的论坛和微博中就已经出现了相关重要数据的“网络版”。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网络版”预测的数据竟然与统计局正式公布的数据一模一样。
无独有偶,早在去年6月份,在一场券商的策略报告会上,一位央行经济学家以个人观点的方式,公布了一组5月宏观数据,其中包括市场极度敏感的CPI数据,以及中国5月份出口数据。而这组数据与两天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的统计数据高度相似,其中CPI更是一模一样。
另外,有据可查的是,2009年7月16日公布的当年上半年GDP数据,以及2008年12月份的进出口增长幅度、进出口总值就曾被境外媒体提前披露。无据可查的则是,一些国内媒体在数据“预测”方面的精确度之高也令人咋舌。 [详细][评论][微博互动]
- 背景:经济数据频泄密
李长安:统计数据泄密漏洞何时才能堵上?
市场瞩目的2011年1月份经济数据已经由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了。与令人振奋的国民经济总量和增速相比,数据提前泄露的阴影又使得本次发布变成了一场毫无悬念的宣读会。核心经济数据的屡次提前曝光,已成了影响我国经济安全和统计部门权威性的一颗毒瘤。[详细]
何志成:中国重要经济数据为何频频提前泄露
据悉,我国重要数据在国家统计局提前知晓的人是很少的,但这些数据在发布之前会按照快报的方式报送中办、国办,然后发送央行、发改委、国研中心等部门。走了这么一大圈,目的是害怕数据公布后挨板子——有时候的确需要修改……[详细]
- 如何看待数据泄密
周俊生:经济数据“泄密”不必太紧张
首先要厘清一个问题:政府为什么要逐月公布有关经济数据?其目的就是希望社会能够通过对这一信息的了解,对当下的经济运行状态有一个通盘的了解,企业和个人都可以以此来更稳妥地安排自己的商务活动和理财事务。
[详细]
国家数据泄密反映了两个问题
以4月29日通过的修订后《国家保密法》为例,国家机密与商业机密的边界存模糊地带。具体而言,关键的宏观经济数据是哪个层次的国家秘密,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机密等级管理,出现泄密如何惩罚,目前并不清晰,从而导致了关键宏观经济数据提前泄露问题屡禁不止。[详细]
- 不能仅到谴责为止
邓海建:经济数据泄密不能仅到“谴责”为止
经济数据泄密不能仅到“谴责”为止。我们应当还记得彼时中钢协铁矿石谈判的“间谍门”,正因个别钢企高管将核心数据透露给国外矿石供货商,便导致中钢协的谈判底牌尽失,陷入被动僵局。宏观数据屡屡“早产”、且还是“出口转内销”,这已经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详细]
中国通胀数据为何外媒“未卜先知” 专家促司法调查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中国行政法学会副会长杨小军教授表示,国家统计局调查的官方数据,未经官方公布之前,不管何人通过何种渠道公之于众,都涉嫌泄密,也破坏了国家信息机构权威性,建议司法介入调查。
[详细]
- 和讯调查
- 和讯百科
- >>更多
- 版权声明
和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振芳 杨懿
联系电话:010-85650876
联系邮箱:pinglun@staff.hexun.com
对中国而言,随着经济规模跃上世界第二的宝座,以及国际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经济安全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面对频繁出现的经济和金融统计数据提前泄露事件,国家统计局也表示了高度的警惕,并表示从统计调查到数据发布,都是严格按照统计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的,严格执行保密规定。在法制建设方面,我国已经编织了一张比较严密的防止重要经济数据泄密的法律体系。相关知情者务必管住自己的嘴巴,否则不但会对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威胁,也有可能把自己送上法律的审判台。[详细]
- 微博热议
|
-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