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为何迟迟不加息?
周小川前些天关于利息率低损害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的讲话,让市场猜测央行将执行不对称加息政策。尽管央行两位货币政策委员随后都发出希望存款利息率浮动的意见,但经济学家所说的“应该如何做”和“会怎样做”之间毕竟存在着天然的鸿沟。中国的加息决策之所以如此艰难,并非宏观操作者不清楚早已是“负利率”的事实,而是中国经济中最强势的部门意愿决定了货币政策的取向。什么都不干,中国当前的确什么事也不会发生。… >>更多
-
现在加息无法缓解供给不足型的物价上涨
目前这轮CPI上涨压力,更多是市场供给不足造成的,因为年初以来连续遭遇极端灾害天气,农作物大面积绝收和减产,再加上国际上一些农产品出口大国也遭受严重的旱、涝、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这种原因引起的CPI上涨往往不可持续。而在这种情形下,加息等压缩需求的办法,既增加不了市场供给,又与当前我国促消费的政策相抵触。
至于不对称加息,就更不可取。一旦启动加息工具,就会给社会公众以“通胀由压力变现实”的预期,预期支配行动,会导致CPI加速上涨。同时,加息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消除负利率。 … >>更多 -
适度加息有利于中国经济转型
自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成功控制了高通胀后,长期的低利率成为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但在今年CPI连续数月低于一年期存款利率的情况下,适度加息,不仅有助于管理通胀预期,也有利于经济转型。在低利率下,企业普遍有强烈的扩大生产规模冲动,建立自主品牌与提升技术水平的动力却不足,这导致很多企业大而不强。以上市公司为例,A股从2000年至2003年,净资产收益率均低于10%,而同期印度SENSEX指数的净资产收益率在15%左右。虽然2004年起A股的净资产收益率已经明显回升,但仍低于SENSEX,而中国的年均GDP增速却明显高于印度。… >>更多破解加息两难的一种政策选择
一直以来,加息都被认为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信号,管理层的决策自然要比降息慎重,这也是上半年市场加息预期落空的重要原因。笔者曾在一年之前,提出了“货币政策宜慢紧快松”的观点。目前看来,我们还远未到讨论“慢紧”还是“快紧”的时候,“紧”与“不紧”才是当下之急。
加息依然是两难选择。但从策略上讲,我们不该因为两难就迟疑不决,破解加息的两难选择,笔者以为,市场不必纠结于加息与否,以及加息的时机选择,倒是该考虑加息的方式,以及加息的策略安排。综合考量当前的实际情况,建议考虑“只加存款,不加贷款”的非对称加息方式。 … >>更多
央行多久没加息? 央行自2007年12月以来就没有进行过加息。目前中国基准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25%,低于中国官方公布的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3.3%,这意味着中国目前仍然是实际负利率。许多经济学家指出,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中国房价持续上涨的重要原因,也使政府调控难以奏效。 |
|
上一次非对称加息 从历史经验看,央行曾启用过非对称性加息,在最近一轮经济周期中出现过三次,分别发生在2007年CPI超过3%后的5月、8月和 12月,幅度均为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调27个基点、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18个基点。 |
非对称加息 指只提高某种期限的存款或者贷款利率,而不是所有期限的存贷款利率都提高,或者是不同期限的存贷款利率提高的幅度不一样。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在接受中央电视二台记者采访时,建议面对3.5%的通胀,可采取“非对称加息”即:对存款适当加息,而对贷款不加息。 |